广告
首页 » 白酒 » 不一样的江小白:都说很难喝,外国人为什么能够接受?

不一样的江小白:都说很难喝,外国人为什么能够接受?

题记:近几年,国内白酒市场红火指数最高的牌子,不是茅台,也不是五粮液,而是江小白。火爆的非常另类:一方面几乎没人说它好喝,一方面却在大卖。能在短短几年里,把一个小小低档贴牌酒卖到年20亿。关键是老外们乐于接受,海外销售成百倍增长。这一切就像施展了魔法,我们来看看江小白究竟怎么的不一样。

江小白发家史也避不开的“原罪”

——出身于“金六福”的江小白掌门。

了解近几十年白酒发展史的都知道,我国白酒行业“蝗虫”一样爆长,是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的。缘起于五粮液的一大发明:

产品销售的复制机制。

为什么要把这句话单列还加粗?因为这个发明在中国白酒史上太重要了,直接可以和仪狄、杜康发明酿酒一样,具有里程碑意义。比方说,原来的五粮液,自己做酒自己卖,卖得再好也是一家,市场就一个窗口。有了这项发明,能像孙悟空那样拔毛变分身,一分钱不掏,瞬间变化出许多卖酒的窗口,还都实实在在,绝无虚假。可以这么想,原先产的一份酒,一个窗口就卖了,如今许多窗口,就要许多份的酒。那么,本来就那么大的生产能力,只能出那么多的酒,如今几十几百倍的增加,哪来的酒啊?

白酒市场的所有问题都由此而来。本文讨论的是江小白,不扯这个犊子。五粮液销售变身的第一个成功案例,是金六福。这个牌子最先由成都一家公司买断,派由公司一位副总带队去北京开辟市场。因为公司策划抓住市场热点,让消费者以为是五粮液的大众产品,价格又很亲民,于是大获成功。只是成都公司并没得到好处,因为带队人把金六福做成了自己的个人财产。

江小白掌门人在金六福做了近10年的公关总监,算起来该是金六福第一批员工,经历了金六福的成长,也学到了金六福的精髓,并用来对付母体公司和市场,是为取得成功的根本因素。

——“江小白”出世,被陶掌门“横空”。

“横空出世”这个词,用来形容江小白再形象不过,短短几年就颠覆了人们几百年的白酒概念:

原来这么难喝的白酒还能大卖。

这句话也要单列和加粗。这里还不说酒味怎么样,先说江小白牌子怎么来的。各大媒体都有大量的资料,甚至很容易查到法律判决原文。事实情况是,现在的江小白掌门人在2011年开始与江津酒厂谈合作,此时酒厂已经有了江小白牌子,并在生产和销售中。

2012年双方达成了合作,实际是当年金六福的翻版。先做贴牌,接着抢先注册了江小白的商标,等到江津酒厂明白过来再去注册,已经晚了几个月了。所以,在后来长达8年的诉讼纠纷里,几经反复,牌子还是归了江小白。作为实际上的母公司,看着亲生的儿子被别人抱走,除了感叹道德抵不过法律,也只能打掉牙齿咽肚里。

——“原罪”说并非空穴来风。

从法律的角度,原罪说不能成立。还是老话,法律讲法不讲“理”。因为法律要的是事实,不是所谓的道理,法律就是道理。民间所谓的理,是对法律的不理解,或者说用“约定俗成”的伦理观念代替法律概念。如果触犯了法律,最后必然以法律为准,“道理”不算数。

江小白的牌子就很能说明这个道理。江津酒厂设计并生产、销售江小白不假,但是不能认为就是你的财产了,还要经过法律认可,要经过商标注册申请和批准。

这等法律与传统观念的冲突,江小白不是个例,很多。至于白眼狼之说,也只能笑笑。不论你采取什么办法,只要在法律约束范围内,最后得到法律认可,就算本事。再说了,市场也只认成功,不认失败,伦理是在法律约束之下,一般也经不住利益的诱惑。

江小白对白酒行业是叛逆还是创新

——诞生在白酒行业的低谷期。

或许是对白酒市场动向的敏感捕捉,江小白的公司诞生在深度调整的2012年。而且毫不起眼,仅仅是个贴牌小公司,还是人家的牌子。在双方的合同里,体现的完全小马仔的角色。江津酒厂当时怎么也想不到,这孩子眨眼间就长成绿巨人。2013年,江小白销售5000万,五年后20亿。

这个时候发起做事,又是在铁桶一般的白酒行业,市场早已瓜分殆尽,别说大的酒企惹不起,即便稍有资历的销售商,也是劲敌。单凭这个胆略,可以说江小白做足了功课,胸有成竹。

——把不喝白酒的年轻人当作消费主体。

在我们传统酒文化里,喝酒是成年人的事。当你有了一定的人生经历,才会想到去喝酒。刚入世或涉世未深的年轻人,不可能接受刺激灵魂的白酒。江小白却反其道而行之,把白酒卖给半大的孩子们,因而被整个行业当笑话。直到市场大卖,人们还在笑话,说你的酒那么难喝,怎么可能闹得下去?小青年们的兴头一过,自然会放弃你江小白。所以,都不把它当做竞争对手,认定小孩子瞎胡闹。

——吸引资本进入,颠覆了行业传统观念。

资本是市场最敏感的成分,出手就意味着挣大钱。要不请索罗斯吃饭都得花大价钱,正是因为他要投谁,基本稳赚不赔。所以,资本的动向是业界的风向标。就这个被同行嗤之以鼻的江小白,单凭把白酒定向卖给年轻人,如此不着调的理念和行为,还是无法吸引资本大嘎们的注意。可是他居然成功的让小家伙们买了、喝了,还喝得很嗨。

这就不得了,在投资者眼里,有着相当了不起的商业价值。可以这么比喻,让不喝酒的群体喝酒还爱上了酒,如同让汽车烧水不烧油。只是前者是真的,江小白销售直线上升,后者是忽悠。于是,具有雄厚背景的高瓴、红杉、IDG等头部资本大嘎,对江小白青睐有加,前后加持,江小白一路高歌,到2018年就卖到20亿,华丽丽转了身。

江小白对市场颠覆性的眼界

——怎么能让年轻人能迷上白酒?

这个问题在酿酒行业,自古以来可能有人琢磨过,但是没谁真正去做过,所以有了固定的概念:30岁以后的人才会喝酒。

江小白却不这样看,他认为年轻人易燃易爆思想活跃,饮料啤酒不足以点燃深度激情。在烈酒作用下,才能把他们的情绪极度释放,看到两只蜻蜓结伴飞过就幻想着洞房花烛夜。所以,白酒对他们的作用一点不比成年人差。只要他们认定自身青春光彩有白酒的功劳,就会爱上它。

可是毕竟对着这样的群体,既要做到点燃激情,又不能燃烧过头。江小白在怎么个喝法上做足了功课。

白酒都是白酒,喝进肚子让大脑兴奋;江小白却让这兴奋点转移到眼睛上,看到眼里让大脑兴奋。于是有了骚动人心的文案,许多的销魂金句,印在酒瓶的显眼位置,让你第一眼会看到。任何场景,只要你心里有幻想,就有一句话能打动你,未喝酒,先晕眩。然后又引领另类喝法,各种饮料兑着喝。

就这样,完全叛逆的味道,完全叛逆的喝法,正吻合小家伙们的青春叛逆情绪,所以成功了。

——国外市场才是江小白真正的目的地。

江小白的纲领的核心价值,并不是诱惑年轻一代迷恋白酒,只是利用了年轻一代的思想潮流。或者往更深一层解释,是要通过这款白酒,培养未来白酒主流群体的新口味。可是几年的市场实验,白酒主流消费群体并不买账,一致认为江小白难喝,还不是一般的难喝,是非常难喝。

其实江小白盯着的是国际市场,这个口味是为老外准备的。我们把这一节说得细点:

●首先,全世界所有的酒,只可分为三大类:最早的酿造酒,后来的蒸馏酒,近代的配制酒。酿造酒的历史近万年,西方的啤酒葡萄酒,我国的黄酒。蒸馏酒二千多年,我国汉代就有,元代才普及。配制酒是清代开始的药酒,和现在的酒精酒。

●全世界所有的酒,唯有中国白酒是粮食做的。所以,中国的白酒是最好的酒,这一点都不要抬杠了。举个直接的例子,我们的白酒,分别有大米、玉米、红薯、甘蔗、高粱酿造,还有几种谷物一起酿造的。然后酒的质量是谷物比大米的好,大米比玉米的好,玉米比红薯甘蔗的好。所以高粱酒占主流,有了“粮食精”的论断。

可是最好的酒却走不出国门,即便顶级的茅台酒,在国外市场那么便宜,老外们也少买了喝,根本原因在于味道。我们说很香很醇,好喝的不得了。老外们正好相反,说你们白酒很不好喝,一股子霉味,像厨房的烂抹布味道。于是行业就找原因,原来是酒曲造成的。酒曲是我们培养酵母菌的方法,实际上就是使其发霉,霉味成了酒曲的特色,带进酒体,成为我们喜欢的酒曲味道。老外忌讳的正是这个。

●还接着这个话题,外国的酒不用粮食。譬如白兰地,顶级的白兰地莫过于XO,是葡萄做的。龙舌兰酒,是一种叫做龙舌兰的植物根茎酿造的。朗姆酒是甘蔗酿造的。比照我们酿酒的材料,除了葡萄,其他只配做酒精。可是人家能做出美酒,还都有精品,价格相当的高。

——江小白发现了这个机会并抓住了它。

一般的理解,我们喜欢自己的白酒,老外能喜欢更好,不喜欢拉倒。不过外国的酒也不咋地,抛开虚荣崇洋的心理因素,上万一瓶的洋酒,真不如两千多一瓶的茅台酒。根据上面的分析,这个不同的感觉还不在酒体质量,而是在于口味。可以说,我们的白酒如果没了发霉的酒曲味,就能博得老外的接受。如果有意靠近他们酒体的味道,再加上粮食酿造的质量优势和价位优势,就有很大可能受到外国人的欢迎。

江小白做的就是这个,而且很明显获得成功。在他们一直隐藏业绩情况下,也情不自禁透露出,江小白酒在国际市场的增长速度最高达到300%!

所以,我们很反感的白酒,老外很爱喝。这就是不一样的江小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