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首页 » 葡萄酒 » 这个世界是假的?1本迷幻小说里的10部“致幻电影”丨单读

这个世界是假的?1本迷幻小说里的10部“致幻电影”丨单读

每一本书都是一张知识地图。以书为坐标,可以追索更为广阔的知识世界。

今天我们分享小说《李美真》中出现过的 10 部电影,进入作家孔亚雷的奇想世界。《李美真》有着两条故事线,一边是陷入创作瓶颈的当代小说家,一边是 1900 年的斜眼神婆,本不相干的命运透过作家的想象力纠缠到一起。一部部致幻电影的登场,让这个本就真假难辨的故事更加扑朔迷离。如何在纷乱的线索之中发现可能的真相,捷径就在下面这份片单之中!

《李美真》

孔亚雷 著

单读丨铸刻文化丨上海文艺出版社 出版

2020-11

(点击封面,购买独家首发版)

《李美真》影单

黑客帝国

The Matrix

导演: 莉莉·沃卓斯基 / 拉娜·沃卓斯基

主演: 基努·里维斯 / 劳伦斯·菲什伯恩 / 凯瑞-安·莫斯

类型: 动作 / 科幻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澳大利亚

年份: 1999

这一理论其实并不新奇。从柏拉图的洞穴隐喻(我们看见的一切并不是真正的世界,而只是它的投影),到罗素的名言,世界可能在几分钟之前被创造,但却拥有记得虚拟往事的人类;从电影《黑客帝国》中的矩阵,到最新量子力学所暗示的:构成世界的基础不是物质,而是意识。总之,由古至今,这种说法——认为我们看见的世界是一种假象——就像个永生的、挥之不去的幽灵,始终徘徊游荡在人类的文明史中。

——《李美真》

究竟我们活在真实的世界,还是活在某种幻觉中?这是《黑客帝国》发出的疑问。这部经典影片把现实世界设定为一个被叫母体的计算机人工智能系统控制的世界,人在其中其实没有自由意志。男主角要成为帮助人类逃离控制的救世主。

2001 太空漫游

2001: A Space Odyssey

导演: 斯坦利·库布里克

主演: 凯尔·杜拉 / 加里·洛克伍德 / 威廉姆·西尔维斯特

类型: 科幻 / 惊悚 / 冒险

制片国家/地区: 英国/美国

年份: 1968

音乐停了。我睁开眼睛。一片寂静。除了屏幕上火焰发出的嚯嚯声。屏幕前方不知什么时候亮起了一道垂直的光束。光束里是被一大块蓝丝绒覆盖住的什么东西。大约一人高。从形状看像是某种瘦高的石碑之类的物体。我想到《2001 太空漫游》里那块神秘的黑色石碑。

——《李美真》

《2001 太空漫游》是一部充满了哲学命题的经典科幻电影。影片想象当时还是未来的 2001 年,人类开展了木星登陆计划。飞船上载有一部叫 HAL 9000 的高智能电脑,它的失控造成了四名宇航员的死亡,只剩下了船长大卫。大卫一气之下关闭了 HAL,孤身一人去往木星,却意外来到藏匿着人类与宇宙终极秘密的时空中。

低俗小说

Pulp Fiction

导演: 昆汀·塔伦蒂诺

主演: 约翰·特拉沃尔塔 / 乌玛·瑟曼 / 阿曼达·普拉莫

类型: 剧情 / 喜剧 / 犯罪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年份: 1994

共同吮吸某物,显然还有某种精神分析学上的意义。你一定看过昆汀的那部《低俗小说》。你也一定记得其中那个著名的情节:藏在肛门中的金表。……所以这三件事都与肛门有关:金表、拉屎、强暴。这显然是昆汀对弗洛伊德肛门期理论的一种后现代戏仿。OK,这点很明显,很多人都看出来了。但我怀疑有几个人能看出来,其实相对应地,电影里同样也出现了三处对弗洛伊德口欲期理论的戏仿——而具体说来,那就是共同吮吸某物。

——《李美真》

《低俗小说》中的环状结构为影迷津津乐道,影片由文森特和马沙的妻子、金表、邦妮的处境及序幕、尾声五个部分组成,五个部分不以时间顺序发展,相互独立,但是内容相互呼应。通过这样的结构,昆汀达成了暴力的周而复始。后现代手法模拟的不是事实的真实,而是认知上的某种真实——一起事件背后有千丝万缕的原因,一个人有大相径庭的状态。在阅读《李美真》时,你也能体会到结构在作品中起的作用。

后窗

Rear Window

导演: 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

主演: 詹姆斯·斯图尔特 / 格蕾丝·凯利 / 温戴尔·柯瑞

类型: 悬疑 / 惊悚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年份: 1954

小说家 K红色笔记本上的电影。

摄影师杰弗里斯摔断了腿,在家养伤百无聊赖的他,靠在窗前看邻居的日常生活打发时间。作为希区柯克的作品,《后窗》不出意外地也有一桩惊悚事件。杰弗里斯通过观察,怀疑邻居中的丈夫杀害了妻子并分尸抛弃。推测和臆想的过程,比事实本身更让人毛骨悚然。在有限的空间里,把戏剧性和惊悚氛围推到极致,是希区柯克的高超能力。《后窗》也揭示了电影的魅力,在偷窥他人的生活中获得快感。

白痴

Idioterne

导演: 拉斯·冯·提尔

主演: 波笛·约根森 / 安妮·路易丝·哈辛 / 托尔斯·利比

类型: 喜剧 /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丹麦/西班牙/瑞典/法国/荷兰/意大利

年份: 1998

我不禁想起拉斯·冯·提尔的那部电影,《白痴》。一群年轻人故意装成弱智,四处恶作剧,骗吃骗喝,所有人都对他们束手无策。然后一个正在经历丧子之痛的母亲偶然被拉入了这个团体。对于这种装疯卖傻,她从开始的抗拒、震惊到尝试,直至最终沉迷而不可自拔。因为她发现了一个对付悲痛——对付一切——的绝妙手段,那就是发疯,不管是真是假。所以发疯、Cosplay、化装舞会,可以说都是一种不同程度的自我保护,自我欺骗,自我催眠,目的就是为了获得那种抛弃社会角色及其责任的安全感。

——《李美真》

一部反电影的电影,以挑战道德尺度为己任的电影。《白痴》拍摄时不讲究画面美感,有大量性器官镜头,不忌讳穿帮,摄影师就在镜头前。《白痴》不是真正的白痴,而是一群佯装白痴的正常人。他们装疯卖傻,就为挑战中产阶级制度,或者说是所谓的人类社会文明规则。在他们的世界里,理性意味着粉饰、虚伪和冷漠,所以只要拥抱动物性的快感。

蓝丝绒

Blue Velvet

导演: 大卫·林奇

主演: 伊莎贝拉·罗西里尼 / 凯尔·麦克拉克伦 / 丹尼斯·霍珀

类型: 犯罪 / 悬疑 / 惊悚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年份: 1986

小说家 K红色笔记本上的电影。

《李美真》的故事是从一张照片开始的,《蓝丝绒》的故事则是从一只人耳开始的。一个意外捡到一只人耳的大学生,被卷入到一场情欲谋杀案中。男孩进入成熟女性的身体,也意味着他来到了危机四伏的成人世界。一座 80 年代中期表面安宁的美国小镇的另一面目显露了出来,龌蹉肮脏,人性阴暗。步入成人世界的年轻男孩,道德观念开始动摇。《蓝丝绒》是大卫·林奇的成名作。

走近钢琴奇才格伦·古尔德

Genius Within: The Inner Life of Glenn Gould

主演: 格伦·古尔德

类型: 纪录片

制片国家/地区: 加拿大

年份: 2010

小说家 K红色笔记本上的电影。

如题。

遁入寂静

Die große Stille

导演: 菲利普·格罗因

类型: 纪录片

制片国家/地区: 法国/瑞士/德国

年份: 2005

小说家 K红色笔记本上的电影。

《遁入寂静》纪录了阿尔卑斯山顶上一个老修道院的生活,和题目一样,纪录片没有音乐,没有旁白,只有考验观众耐心的寂静,而这就是这座老修道院最真实的状态。那些修道士们,每天在同一个地方、同样的时间,做同样的事,这样的生活已经持续了 980 年,而且将继续持续下去。导演说,在没语言的时候,才可能感受到寂静的韵律,在修道院,他听到滴水的声音,250 米外有人开关门的声响,给摄像机换带子的声音都显得过于响亮。他希望观众能在 164 分钟的寂静中,重新感受倾听。

镜子

Зеркало

导演: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

主演: 玛格丽特·捷列霍娃 / 因诺肯季·斯莫克图诺夫斯基 / 奥列格·扬科夫斯基

类型: 传记 / 剧情 / 历史 / 战争

制片国家/地区: 苏联

年份: 1975

那个少年显然就是塔可夫斯基本人——在经历了多年严重口吃般的表达困难之后,他终于可以通过《镜子》这部电影来彻底、淋漓尽致地叙说自己的起源:他的母亲。所以你看,在你的《李美真》和塔可夫斯基的《镜子》之间,有某种不可思议的、奇迹般的巧合:它们的核心都是自我起源之谜;它们都产生于一种口吃般的极度焦虑和表达障碍;更神奇的是,拯救它们脱离这种口吃状态的是也同一样东西——催眠术;(而你在写《李美真》的催眠术时根本还没看过《镜子》,对吗?)然后,最终,它们的结果都呈现出一种强烈的恋母情结。

——《李美真》

《镜子》是塔可夫斯基的自传体电影。幼年的塔可夫斯基随母亲去亲戚家借钱时,兀自发现了一面镜子,在这面镜子的串联下,出现了一系列塔可夫斯基的片段式回忆。这些回忆片段不遵循线性叙事,彼此间没有直接但有微妙的关联,即我们脑海中记忆的存在形式。现实、梦境、假设、回忆和新闻片段穿插出现,通过这部诗意的电影,塔可夫斯基向我们展现了一个生命是如何由他的经历构成的,他并不讲述什么道理,不产生一种统一的观念,只进行一场自我的剖白。但对每个人来说,最重要的,一辈子都在纠缠的,不就是自我吗?

精疲力尽

À bout de souffle

导演: 让-吕克·戈达尔

主演: 珍·茜宝 / 让-保罗·贝尔蒙多 / 达尼埃尔·布朗热

类型: 剧情 / 爱情 / 犯罪

制片国家/地区: 法国

年份: 1960

晚上我不写作。我要么看书(威廉·詹姆斯的《宗教经验种种》和唐·德里罗的《白噪音》,我总是同时看一部小 说和一部非虚构),要么听会儿黑胶唱片(巴赫的管风琴作品集),有时也看部电影(我重看了戈达尔的《精疲力尽》)。再配上一杯物美价廉的智利智象葡萄酒。

——《李美真》

戈达尔的处女作,法国新浪潮标志性作品。在《精疲力尽》中,戈达尔加入了电影语言的革命,好莱坞讲究影像的连续性,戈达尔就运用了跳切(jump cut);好莱坞电影的画面、音乐、台词等,只服务一个主题,通常是爱情,戈达尔则会用声音和画面传递不同主题的信息,影片是碎片化的……影片中有一句著名台词:在悲伤与虚无之间,我选择虚无。人物的行径、精神气质,都带着特殊的 60 年代的印记。

《李美真》(单读新书 004)

孔亚雷最新长篇小说

单向空间 独家现货首发中!

叙事之外 一无所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