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首页 » 白酒 » 重庆人看过来,曾经的西南第一酒镇在这里

重庆人看过来,曾经的西南第一酒镇在这里

清末民初,西南地区有两大酒镇,一个叫茅台,另一个叫白沙。

茅台镇就不多说了。 茅台酒在清朝中晚期就比较有名,四川邛崃县在清末还出现了一家自称“赛茅台”的白酒,可见茅台的影响力。

江津白沙镇,也是当时一个因酒而出名的镇。同样从清朝中晚期开始,白沙烧酒遍布全川,很多地方纷纷打出“白沙烧酒”的招牌。资料显示,同为烧酒,白沙烧酒的价格就肯定要比其它烧酒贵。

从产量看,出产于白沙镇的白沙烧酒,年产超过1000万斤,远远超过同时期的茅台镇,以至于茅台酒的大本营遵义一带,每年都要从白沙进销230万斤以上的白沙烧酒。

白沙和茅台,成为从清朝中晚期直到整个民国时期,全西南仅有的两个以酒而闻名的镇。而从生产规模、覆盖率等指标看,当时的白沙镇,尚远超茅台。

白沙:千年历史古镇

白沙镇,地处江津西北部长江边上。因江边有大片白色沙滩而得名。

长江边上,很多叫“白沙”的地名。仅仅江津上下游,就有三个“白沙”:上游合江有白沙场,被称为“上白沙”;巴县(现重庆市巴南区)小南海有“白沙沱”,1950年代修有前苏联援建的铁路桥“白沙沱长江大桥”,这里被称为“下白沙”(其实,在重庆市南岸区弹子石下面,还有一个叫“白沙沱”的地方)。而江津白沙镇,民间也叫白沙坝,被称为“中白沙”。以前江津有民谚:江津豆腐油溪粑,要吃烧酒中白沙。

从现有考古资料看,最迟在东汉时期,白沙一带就有人居住。在唐朝,此地以大圣寺出名。《太平广记》记载了一个玄幻传说:当时一个木制佛像,从荆湖一带溯流而上,上千纤夫牵挽,一路上竟然不靠岸。到了重庆城后,由于白沙一带老百姓“焚香祈请”,这木像通灵了,“应声而往”,自动飞到这里。于是,白沙人在此“建院安置焉”。《江津县志》记载:“大圣寺距县城九十里,在白沙后街。”

白沙于北宋建镇。建镇时间,应在公元987年。元丰三年的《元丰九域志》卷八记载,雍熙四年(987年),南平县并入江津县。此时,江津有七乡十四镇,白沙属十四镇之一。

可见,白沙建镇距今已有千余年历史,是名副其实的千年历史古镇。

明万历九年(1581年),朝廷在白沙设水驿。此地发展成为由川南、贵州到川东的交通要道。

清朝中叶,白沙经济大兴。从道光年间开始,白沙镇上出现一大批各种会馆、行业的庙宇。最早出现的,就是白沙镇烤酒帮于道光十二年(1832年)修建的杜康庙。杜康是酒业同仁供奉的祖师爷。白沙杜康庙,作为该镇有记录的最早的行帮庙宇,说明了当地至少在道光年间,白沙的烤酒业就已经实力雄厚。

西南最早“白酒产业园”——白沙槽坊街

据白沙镇志记载,早在乾隆年间,白沙镇上就出现了一条“槽坊街”——整整一华里长的槽坊街,街上基本都是酒坊(槽坊)。这是目前全西南有据可查的最早的白酒产业园。

白沙烧酒,应始于明末清初。《白沙镇志》记载:“清朝初年,白沙酿酒业兴起,到其盛时有槽坊300余家。白沙烧酒驰名全国,槽坊多建在镇西驴溪河畔,长约一华里,甚为壮观。”

驴溪河,紧邻白沙镇,许多酿酒者为了取水方便,直接在驴溪河畔建起了槽坊,长此以久,便在镇西形成了一条长约里许的“槽坊街”。

清乾隆时期,槽坊(酿酒)业十分发达,老街上商铺林立,酒幌飘展,槽坊相连,四季酒香缭绕,划拳猜拳声不断,白沙“槽坊街”由此得名。

在乾隆时期,此地就出现全西南最大规模的酿酒产业园,在那个一切都慢的时代,没有上百年的积累(资金积累、技术积累、市场积累、人才积累),不可能形成这么大的酿酒产销集群。

在杜康庙之后,白沙镇相继建成屠宰帮的张爷庙(道光十九年,1839年,供奉张飞)、织布业的机仙庙(光绪元年,1875年),以及厨师帮供奉詹王菩萨的詹王庙、五金帮的五显庙等。

这些庙宇的兴建,说明了白沙商业之发达,在西南镇一级行政单位中,是首屈一指的。

尤其是杜康庙,目前,尚没有发现在其它镇一级行政单位,还有第二座由酒业行会修建的供奉酒神的杜康庙。连当年的重庆市酒业公会,也没有修建自己的杜康庙。所以,如果没有相当规模的酒业行会,不太可能修建这个需要常设工作人员、经常举办行会活动的庙宇。

白沙镇的杜康庙,在民国初年都还存在。只是变成了高粱集市——这也是为酿酒业服务的。

光绪三年(1877年),白沙镇设立官运盐务分局,管理川黔两省部分地区的盐务运销,并设立盐务巡防哨官,驻清军40人。

茅台酒业之所以兴盛,主流说法是因为这里的盐运发达,盐商比较多。有钱的盐商对酒的品质要求比较高,所以催生了茅台酒。而茅台的盐,主要从白沙运销而来。运销茅台的川盐,从合江起运,水运到贵州的赤水、习水、茅台一线,称为“仁岸”(仁怀的仁)。这条线,清末民初由白沙人张玉琰承运。张还在合江、茅台,分别设立了盐业分号。

“仁岸”还培育了很多江津籍的大盐商。比如著名盐商古玉辉,就是在清末依靠这条线发财的江津人。而著名的郎酒,就是古玉辉发迹后,借用茅台酒的技术,在二郎滩投资兴建的。

从这个角度看,白沙和茅台,也是真有渊源。

白沙,四川四大名镇之一

白沙一带,商业格局宏大,涉及的行业非常多,加之位于长江边上重要津渡——1928年出版的《古今地名大辞典》,对白沙的介绍就是:“白沙场在四川江津县西南八十余里,大江津渡处也。”所以,“每逢赶场,四方八面有几万人来此贸易”(《江津文史资料》,第三辑,“白沙历史沿革简述”,刘子华。)

通过从康雍乾到道光这两百来年的发展,白沙镇终于列名四川四大名镇之一——江油中坝、江津白沙、射洪太和(一说渠县三汇)、金堂赵家渡。

这个时期的白沙镇,其繁华程度,甚至超过江津县城。1936年出版的《四川经济调查》第6卷“江津调查”一文中,这样写道:“江津酒著名产区白沙镇,滨长江南岸,水运一日可达重庆,数十年前,商务之繁盛,远过于江津县城数倍”。

1904年,重庆成立重庆总商会。5年后,“白沙镇商务分会”成立。这是重庆第一个镇级商会联合会。到1929年,白沙镇商会就已经有酒业、米粮、花纱、药业等帮会陆续成立,1930年,直属商会增加到30个。1936年,白沙镇商会改组,改各个帮会为同业公会,一共有31个同业公会。由此可见白沙工商业发展程度。

抗战时期,上百个机关、学校等单位被安置进白沙。白沙成为重庆三大文化区之一(沙磁文化区、北碚文化区、白沙文化区),同时也是当时四川“文化四坝之一”——江津白沙坝、北碚夏坝、重庆沙坪坝、成都华西坝。

白沙酒业,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和整个白沙镇的工商业同步,甚至略有领先地发展起来的。

江记酒庄如今传承了白沙悠久的酿酒文化,让白沙酒镇的昔日荣光重新焕发。

(作者:司马青衫,内容节选自《被遗忘的光荣——大历史视野下的重庆酒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