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首页 » 白酒 » 三国的酒怎么样?古人动不动就喝几斤,都喝什么酒?度数怎么样?

三国的酒怎么样?古人动不动就喝几斤,都喝什么酒?度数怎么样?

不管是在影视剧,还是在历史小说里,酒都是十分常见和重要的物品。酒的发明,和茶一样是偶然的。根据记载,有一次杜康把剩饭放到树心空朽的桑树里,过了一段日子,剩饭自然发酵,散发出醇香的味道。杜康将流出的液体饮用后,发现味道特别甘甜,于是发明了酒。

到了三国时期,酒更是成为各路英雄豪杰人生故事里的重要道具,比如桃园三结义里的忠义酒,青梅煮酒论英雄里的动魄酒,曹孟德“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诗意酒......在那动荡岁月里的人,爱江山爱美人,更爱酒。

既然三国英雄都爱喝酒,那他们都喝什么酒?酒的度数怎么样?

汉魏时期的酒都是酿造酒,不是今天的蒸馏酒,酿造的方法还很粗放,这体现在三国时期的酒是浑浊的,因为还没有过滤。没有过滤的,酒和水和酒渣混出来的酒,就是浑浊的,看起来就比较脏,像被翻滚的泥沙搅浑的湖水。所以古人才会说“一壶浊酒喜相逢。”除此之外,三国时期还有桂花酒、水果酒、乳酒等等,酒的种类很多。

酿造酒就是用曲酿酒,也就是发酵酒,发酵方法本身就会影响酒的度数。如果酒曲的质量不好,发酵力低,即使酒曲质量好,酒精达到一定程度时,酵母菌会受到抑制作用而停止生长,发酵作用就会变慢。最后酿造出来的酒,自然度数不高。所以古人动辄就是几升几斤酒,也不过是我们现在的两三瓶啤酒。

在很多影视剧的喝酒场面中,人们都是大口吃肉大碗喝酒,情到尽处还端起酒壶一口闷。事实上,三国时期的酒器并非如此。

三国时期常见的酒器可分为两种,一种叫觥,是用来装酒的。觥的器身是椭圆形或方形的,圈足或四足。有盖子,盖做成有角的兽头或长鼻上卷的象头状。成语觥筹交错里的“觥”指的就是这个装酒的容器。一种叫觞,是用来喝酒的。觞的外形为椭圆、浅腹、平底,两侧有半月形双耳或单耳。三国时期的酒器,形制、材料、用途都各有讲究,还真不是一句“大碗喝酒”就能概括的。

记载称:“三国时饮酒之风颇盛,南荆有三雅之爵,河朔有避暑之饮。”三国时期的酒风可以用两个词来概括:激烈彪悍,嗜酒如命。所以说在三国要是不会喝酒,或者喝酒喝不好,很可能会因此丧命。

激烈彪悍的酒风,体现在劝酒文化很盛行,喝酒的手段很激烈。历史上传闻温文尔雅懦弱平庸的刘表就发明了一种强人所难又残忍的劝酒方法。荆州牧刘表很喜欢喝酒,喝了酒就很喜欢扎人。来刘表这里做客的人,不管能不能喝酒,都要劝。要是客人被劝喝酒都不喝或者醉了倒在地上,刘表就会让人拿一根末端插有针的大木棍扎人,不管客人是真醉还是假醉,都要把人扎醒继续喝酒。

同样是逼人喝酒,曹操更喜欢从心理上震慑他人。《三国志·典韦志》中有记载,曹操大宴宾客,张绣他们也来了。曹操给客人们敬酒,典韦就手持大斧站在他的身后,张绣他们看着曹操身后面露凶色,手持斧头的壮汉,头不敢抬正眼不敢看,只能恭恭敬敬地接下曹操的酒一饮而尽。

三国时期的酒风如此盛行,好酒之徒也很多。孔融让梨大家都知道,但孔融也嗜酒成性。孔融好酒,甚至为了喝酒敢和曹操起冲突。《崔琰传》中有记载,曹操颁布禁酒令,孔融非但不执行,还写文章怒怼曹操的禁酒行为。

曹操的儿子曹植,史书上记载,他是“任性而为,不自雕励,饮酒不节”,喝起酒来也是没节制,还因此贻误军机。公元219年,曹操被关羽围困在范阳,他任命曹植为南中郎将,行征虏将军职,准备派遣他去救曹仁。可是曹植却因为喝醉酒了,不能领命。

既然三国时期酒很多,喝酒的人也很多,那当时的官府是怎么看待酿酒喝酒这回事儿的呢?

其实正好相反,官府并不鼓励酿酒,甚至还会禁酒。三国时期,战乱不断,灾荒连年,人口大量减少,生产力直线下降,粮食产量常年不足,本身就没有多余的粮食酿酒。而军队打仗也需要粮食,所以官府要通过禁酒来保证粮草供应。酿酒耗费粮食,而且容易饮酒成风,所以在军队里,打胜仗了大家喝点酒不是大事,但若饮酒成风,必然是贻误军机。

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里,有很多战乱,割据的时期,但同时有英雄角逐的精彩,壮志未酬的悲剧,尔虞我诈中又充满忠肝义胆的历史,似乎只出现在三国。在三国这段历史里,酒宴上的酒,可以用来联盟,用来试探,用来拉拢,用来杀人。由此可见,三国时期的酒,不仅是一种食物,更是政治军事外交的一种工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