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首页 » 白酒 » “酒”别重逢,回家真好!武陵酒新春祝福敬团圆

“酒”别重逢,回家真好!武陵酒新春祝福敬团圆

周旭在护士的帮助下穿上防护服准备进入隔离病房。

周旭为疑似“新冠肺炎”病人做床旁X线检查。

红网时刻记者 李响炮 通讯员 肖同权 娄底报道

2月3日,周旭回到房子里已经是晚上9点多了,洗完澡瘫坐在沙发上,用微信给家人报平安,他已经有一个星期没有见到满月不久的女儿。

周旭是娄底市中心医院放射科专业技师。2003年,他的母亲葛玉屏曾主动请战抗击“非典”,时隔17年,周旭接过“战役”接力棒,主动请战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治一线,两代人接力站在抗击疫情的最前沿。

母亲:我有经验,我不上谁上?

1979年,葛玉屏从娄底卫校护理专业毕业后分配到娄底市中心医院,先后在医院注射室、换药室、急诊科、供应室、妇产科、感染科、普外科、精神科等近10个科室工作过,她的足迹几乎踏遍了临床一线的各个角落。

2003年“非典”来袭,葛玉屏刚好在感染科,为副主任护师,面对疫情,医院积极行动,紧急调配医务人员组建救治医疗队,很多医务人员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主动请战,这其中就有葛玉屏。

“我有20余年的工作经验,又在感染科工作多年,我来上!”就这样,葛玉屏把一个读高中的儿子,一个读小学的女儿托付给老公,把“家”搬到当时的感染科二楼相对隔离。

当问到葛玉屏当时是否害怕时,她回答得很坦然,“害怕肯定是有一点的,但是关键时刻总要有人站出来。”她说孩子们都比较大了,自己又有传染病救治经验,“我不上谁上?”。

在葛玉屏进入隔离病房十来天的一个下午,正在读高二的儿子周旭放学后偷偷地跑到了妈妈上班的科室,结果在门口就被工作人员堵回了。

“当时不明白她为什么这么久没有回来看我们,我是真的有点想她了……”周旭坦言,当时的他甚至有点恨母亲,恨她为了工作,为啥可以几个月不回家。后来,同样走上岗位的周旭终于明白,当年母亲的良苦用心,肩上的责任让她不是不想回来,而是不能回来!

儿子:我曾是军人,我来!

2009年,从部队退伍回来再就读医学影像专业毕业后的周旭,分配到了娄底市中心医院放射科工作,一路走来,一路成长,通过不懈努力,周旭逐渐成为了科室的骨干力量。

“形势不容乐观,大家要随时做好去‘前线’的准备!”1月26日,眼看疫情越发严重,放射科副主任刘海潮在微信群给大家提前“打预防针”。其实,在刘海潮还没说这句话时,周旭就已经同家里进行了沟通。

“老爸老妈,现在医院‘新冠肺炎’形势严重,我想到‘前线’去支援,可以吗?”“只要你自己愿意,我们都支持你。”父亲是一名公安干警,对于这次儿子主动去抗击疫情防治的第一线,表示一点都不觉得突然,他说,人都需要有奉献精神,儿子曾是军人,军人不上,谁上?

而在周旭眼里,母亲就是榜样,母亲对自己工作的支持更让他感动。“我以前参加过抗击‘非典’,也没觉得可怕。儿子现在长大了,是应该为国家做点贡献。”葛玉屏理解支持的同时,不忙叮嘱儿子一定要遵守各项操作流程,不能马虎,对自己负责也对别人负责。

周旭说,自己在部队时曾是一名消防兵,参加过邵阳加油站爆炸事件、邵阳大曲酒厂火灾事件,流过血负过伤。“经历了这些就很容易理解我的选择了”,周旭说。

1月29日晚上,周旭连夜把刚刚满月不久的孩子和尚在哺乳期的妻子送到新化的岳父岳母家,同父母亲告别后只身住到了家属区的老房子。1月30日,周旭作为感染科专职技师正式进入隔离病房,为所有住院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进行床旁X线检查。

穿着行动不便的防护服,戴着非常碍事的双层手套和护目镜,缓慢挪动重达几百斤的放射机器,在平时不到10分钟就能完成的一个操作,现在需要足足半个小时。

“最大的困难是对DR照片板的消毒,消毒液喷多了怕影响机器,用少了又达不到消毒效果!”为了既达到消毒效果又很好地保护好机器,周旭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每照完一个病人都要小心地消毒好手中的“武器”。

如今周旭进入隔离病房已经好几天了,每天不停地穿梭在各个病房中,他已经慢慢适应了同“新冠肺炎”患者亲密接触的日子。每当做完一个患者,脱掉厚厚的防护服,满身湿透的周旭脸上总是洋溢着欣慰的笑容,满满的成就感顿时驱走了所有的疲惫。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