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首页 » 啤酒 » 打着本土旗号,却早已被外资收购,“伪国货”啤酒是如何沦陷的?

打着本土旗号,却早已被外资收购,“伪国货”啤酒是如何沦陷的?

西来的人饮重庆,北往的人喝哈尔滨,一个个鲜活的地方特色赋予这些啤酒品牌悠扬的姓名,如果这些啤酒其实是外企,我们的情怀会不会因此减弱呢?

早期本土啤酒品牌的勃勃生机

1958年,重庆啤酒正式成立,这所建立在重庆的啤酒企业,为重庆地区的人民酿造了属于自己的啤酒。

建成以后,这所企业经过不断的摸索和努力,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逐渐发展壮大,在1997年成功走出国门,进入国际市场。

自成立以来,重庆啤酒凭借着自身实力大大提升了啤酒的竞争力和销售额度,早在1997年珠江啤酒就已经正式挂牌上市。

此外,重庆啤酒还衍生出了大量的啤酒种类,例如重庆纯生、重庆国宾、重庆黑啤等,重庆啤酒成为了重庆一带人民家喻户晓的啤酒。

在更早的1900年,哈尔滨啤酒正式成立,在哈尔滨的居民们里,有许多是来自临近的俄罗斯或是稍远一点的波兰,因此哈尔滨啤酒的创始人其实是一位俄国人,这位俄罗斯商人,将哈尔滨啤酒打造成了一款中西相融的啤酒。

终于在1950年,苏联将哈尔滨啤酒转交到中国手中,中国也出色地完成了交接,并交出了合格的答卷。

北方的人爽朗豪放,爱喝酒,因此哈尔滨啤酒的营销额相当不错,早在2001年就达到了100万吨的销售量,于是顺理成章的在2002年挂牌上市

拥有强大竞争力却依然被收购

早些年间,这些啤酒企业个个大放光彩,成为了一个地区独树一帜的地方啤酒,带有浓厚的地域文化。

而在2004年,哈尔滨啤酒被百威收购,成为了一个美国啤酒企业,哈尔滨还是哈尔滨,哈尔滨啤酒却不再属于哈尔滨。

2010年,嘉士伯收购重庆啤酒,成为重庆啤酒最大股东,从此西重庆成为一个地道的外企。

中国的啤酒分布有着明显的地域划分,为什么在这种竞争压力不大的情况下,企业仍然还是要走向被收购这条道路呢。

其实,对于重庆啤酒来说,重庆啤酒自从上市以来就有部分股权在外国资本手中,重庆啤酒凭借着外资的运转与协助,获得了更加优质的资源以及更充足的资金,这些恰好能够协助重庆啤酒打造高端啤酒的路线。

此外,关于重庆啤酒股权转让的事情,是从2013年才被国人了解到有嘉士伯控股,其实早在2010年,重庆啤酒的股东就已经是嘉士伯。

也就是说,国人一直信以为国货的重庆啤酒其实早就是国外产业了,重庆啤酒这一举动确实为重庆啤酒谋取了更好的发展,但是外资直接拿走了整个重庆啤酒,这其中的利弊又该如何权衡呢。

反观哈尔滨啤酒,哈尔滨啤酒就纯属是因为经营不善所导致的,哈尔滨啤酒是一个相当老牌的啤酒企业,思想过于传统,市场营销效率不高从而导致哈尔滨啤酒的知名度一度下降,如此一来形成恶性循环,企业内部资金供应不足,从而造成被收购的局面。

高端啤酒消费人群数量不断攀升

这两家企业的境遇都令人十分惋惜,那么我国的啤酒行业要如何发展呢,我们应该怎样精准定位呢。

首先,从嘉士伯对于重庆啤酒的援助我们可以看出,嘉士伯有意将重庆啤酒向高端啤酒的方向指引。

结合市场现状,人们对于高端啤酒的需求稳中有增,人们越来越追求啤酒的口感和品牌,消费者的啤酒消费能力整体趋势呈上升状态,此外,一些社交场合例如酒吧、清吧、酒馆等地方对啤酒的要求保持在中高端的段位。

再基于低端啤酒利润低的特点,在低端啤酒上耗费的包装、原料、管理、人力成本过高,从而导致企业难以从低端啤酒中获利,有些企业甚至做起回收酒瓶的方案。

针对以前市场对低端啤酒庞大的需求量以及市场的空白率,企业通过制造低端啤酒来获利和开拓市场,但是现在,获利单靠低端酒是很困难的,而用其来开拓市场依旧可行。

当然这条道路仅限于市场份额可观,名声较大的企业。对于发展中的企业而言,通过低端啤酒打开市场才是当务之急

尾言: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个啤酒讲述一个地域的故事,喝过中国各地的啤酒也算是走过中国的各方土地,中国啤酒是带着地域气息的新生文化

如今这些承载着乡愁的啤酒品牌却悄然成为了另一个国家的品牌,这不仅是某一啤酒品牌所面临的危机,更是整个啤酒行业要面临的重大危机,但是,这些危机到来的同时也承载着机会,如果企业能够把握好机会,一样能够实现逆转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下方留言。

【注:本文图片均来源于互联网,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关注我们每天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