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首页 » 白酒 » 舌尖上的港城,一场说走就走的非遗美食之旅!

舌尖上的港城,一场说走就走的非遗美食之旅!

冬天的秦皇岛,温婉而宁静,让人不禁感叹原来生活真的不仅只有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当然,你大可不必行至云端深处,身边的良辰美景、珍馐美味一样诗情画意。而对于很多人来说,家乡的味道依旧魂牵梦绕,说不完、道不尽,如果你愿意,现在就行动起来和我们来一场美食之旅,也许你会发现最美的远方其实就是故乡。

第一站秦皇岛市青龙满族自治县白酒

名称:白酒酿造技艺

类别:传统技艺

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青龙白酒烧制可以追溯到金代。从干沟9个行政村之一的烧锅店村可以看出,以烧锅立村命名,就可以想象到当时烧酒产业的领先和兴盛。由于原料好,水质优,历史上干沟古镇烧制的白酒,酒色醇香,誉满关内外,有“百里香”、“佛跳墙”之称。

粘饽饽

名称:满族粘饽饽制作技艺

类别:传统技艺

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满族粘饽饽流传于青龙满族自治县的东部,这里的粘饽饽别具特色,面皮儿是黄米面掺玉米面或小米面,粘得扯粘弦儿,好吃又筋道。做粘饽饽不同于其它豆包,除了原料独特以外,制作季节、方法都有独到之处,制作时间一般都选在天寒地冻滴水成冰的寒冬腊月,同样原料季节不合时宜做出的饽饽也不是那种味道。

小编

我带上你,你带上饽饽,我们一起走吧!

第二站秦皇岛市抚宁区白腐乳

名称:抚宁白腐乳制作技艺

类别:传统技艺

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还记得大明湖畔的夏雨荷吗?

哦,不对...说错了

还记得抚宁区的白腐乳吗?

与馒头的完美搭配,俘获你的心.心..心...

抚宁白腐乳,颜色白中略带微黄,质地细嫩,松软可口,闻之香气扑鼻,食之回味无穷,是下饭佳肴,同时也是烧汤做菜的上好佐料。凡外来客人食过抚宁白腐乳,都赞不绝口。

有时候简单的食材搭配更显纯真的味道,就像人们的生活不一定要大富大贵,但要过得有滋有味。抚宁白腐乳,今天你吃了吗?

第三站秦皇岛市卢龙县粉条

名称:卢龙粉条的加工技艺

类别:传统技艺

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卢龙县在清朝咸丰年间已栽植甘薯,距今已有140多年的历史。全县64万亩耕地中有四分之三是旱薄丘陵坡地,土壤瘠薄,但通透性好,气候条件适于甘薯生长,1996年卢龙县被国家命名为“中国甘薯之乡”。近百年的栽薯实践中使广大农民积累了一套丰富的栽种甘薯的经验,同时也摸索出一套利用甘薯制作粉条的经验。作为当地特色产品之一,卢龙粉条具有色泽白,质地柔韧,味道鲜美的特点,在全国有很高的知名度。卢龙粉条的传统手工制作过程更是卢龙劳动人民百年来群体智慧的结晶。

能吃的“棉被”

整装待发

小编

如今,“粉丝”不易,且行且珍惜。还是和粉条做朋友吧,万一就成了明星呢?

第四站秦皇岛市昌黎县赵家馆饺子

赵家馆饺子制作技艺

类别:传统技艺

第一批市级、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赵家馆饺子,始创于一九二一年,创始人赵福元(1907年—1996年)是一代著名的饺子大师。昌黎赵家馆饺子是昌黎县传统老字号风味食品,以圆笼蒸饺为主,其特点是:选料讲究、皮薄馅散、味道鲜美、香而不腻、水灵可口。经过多年经营形成了海鲜、素馅、肉馅、什锦四大系列、十三类品种。配料考究,并常随着节令的变化,分别掺拌对虾、蟹肉、虾籽、鱼骨、海参、干贝、青蛤、蛤蛎、鲍鱼、八爪鱼、皮皮虾等各种海味,使饺子具有独特的风味。经过近百年的潜心经营,赵家馆饺子已成为在冀东、京津、东北一带享有盛誉的饺子品牌老店。

赵家馆饺子创世人——赵福元

赵家馆饺子第三代传人——赵志强

葡萄酒

中国第一瓶干红葡萄酒的制作技艺

类别:传统技艺

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干红葡萄酒系选用国际各种葡萄精酿而成,酒液呈宝石红色,具有幽雅、芬芳的果香和协调、醇厚的酒香。

干红葡萄酒具有实用价值和品牌价值,葡萄酒是有多种营养成分的高级饮料,含有多种氨基酸、矿物质、维生素,对维持和调节人体生理机能具有良好的作用。

地王集团生产的干红葡萄酒同时还拥有三个第一,即:中国第一瓶新工艺干红;中国第一枚干红金奖;中国第一家引进国际优质酿酒葡萄品种赤霞珠。

中国第一瓶干红——地王干红于1984年荣获中国国家轻工业部颁布的第一枚奖奖杯

第五站秦皇岛市北戴河区杨肠子

“杨肠子”手工艺制作

类别:传统技艺

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杨肠子”,是北戴河著名的地方特产,是有着近百年历史的地方特色食品,经杨氏传人的不懈努力和精心制作而成。“杨肠子”用料考究,风味独特,是极具特色的传统饮食。“杨肠子”创始人杨庭珍老先生在利用传统制作工艺,加以精选的主、辅料,使得杨氏火腿肠在色、香、味、形等方面俱佳,成为当地的一绝,绰号“杨肠子”由此得名。杨肠子有着近百年研制的历史,属于祖传秘方配制,工艺独特,用料考究,历经上百年传承,其色、香、味、形均有独到之处。

第六站秦皇岛市山海关区浑锅

山海关浑锅

类别:传统技艺

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浑锅,亦作荤锅,什锦火锅的一种,山海关地区最为正宗,故多称山海关浑锅,是当地人所钟爱的美食。浑锅的容器是紫铜制双耳火锅,中间燃以木炭,沸沸腾腾,红红火火。浑锅重在吃鲜,配料是极讲究的,本地的酸菜和海带必不可少,切成极细的丝,搀和在一起垫在锅底,中间撒上金黄色的小海米,味道鲜美则更胜一筹。锅内再依次码上五花肉、对虾、八爪鱼、墨鱼、肉丸、牡蛎、海蟹、皮皮虾、焖子、鸡肉、脊骨等,排列整齐似菊花绽放。浑锅内的汤汁最为关键,用大骨、肘子、鸡肉等加上各种调料煨炖的老汤,汁白味浓,与配料同煮,不腥、不膻、不腻,盈香扑鼻。

......

吃我你怕了吗?

饽椤叶饼

饽椤叶饼制作工艺

类别:传统技艺

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相传饽椤叶饼是明朝将领戚继光率领以浙江人为主的“戚家军”镇守山海关的时候制作的一种食品。由于北方粗粮较多,戌边士兵生活艰苦,人们就利用每年五月长城沿线饽椤叶鲜嫩时机,采摘下来,制成饽椤饼,粗粮细做,用以改善生活。用饽椤树叶,内裹淀粉作皮,蔬菜肉类为馅制作而成。饼皮隐约透明,味道鲜美,加上饽椤叶散发沁人的清香,回味无穷,是纯粹的民俗食品,又叫“戚家饺子”、“ 戚家饼”。饽椤叶饼散发沁人的清香,回味无穷,是极具地方特色的民俗食品。

有人说:人生一定要有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走到哪看到哪吃到哪,人们不仅寄情于山水,更要了解一方文化,而美食除了能提供绝佳的口感,同时也传承历史、包容特色,如果下次遇见远方的朋友,希望您带他品尝各色美食时,一定要告诉他这也是我们自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很棒!有木有~

文章整理自秦皇岛图书馆

文中漫画插图:张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