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首页 » 白酒 » “过三爵,非礼也”——君子的饮酒之道

“过三爵,非礼也”——君子的饮酒之道

周代是以礼治国的王朝,从国家政治的高度将礼制作为规范民众尤其是身为社会上层的贵族群体的手段,其目的之一是将更多贵族成员培养成君子。那么,君子饮酒时要遵循怎样的酒礼呢?

首先,君子饮酒时注重礼仪的周备。由于君子的饮酒行为处处受礼制约束,因此礼培养了君子少酌慢饮的饮酒习惯。《说文》中“渳”字,段玉裁做了进一步的补充,“渳,饮歃也,”“歃”就是小口喝的意思。与此字含义相近的还有“䤐”字,“䤐,歃酒也。”两相参照,《说文》所收录的“酌”字的表意应更近一步,“酌,少少饮也,”两个“少”字相叠加,更说明这种饮法注重礼仪,通过礼仪的训练培养祗敬雍和的君子之德,君子饮酒时矜持守礼的情状跃然纸上。

其次,君子饮酒不耽于饮酒之乐,以酒酣为度。如《左传》载“饮酒乐,赵孟出,曰:‘吾不复此矣。’”酒乐是一把双刃剑,它在带来欢愉的同时,也给滥饮无度者带来灾祸。因而,饮酒实为个人道德品行的试金石。古人认为,君子在饮酒时“饮食思礼,”明白“酒以成礼,不继以淫,义也;以君成礼,弗纳于淫,仁也”的道理,严格遵循着孔子“惟酒无量,不及乱”的教诲。为培养君子品德,礼制对饮酒的数量往往有明确规定,如《礼记·玉藻篇》云:“君子之饮酒也,受一爵而色洒如也,二爵而言言斯,礼已三爵,而油油以退,”故孙希旦认为“侍燕之礼止于三爵也”,逾此违礼,这也印证了《左传》的说法,“臣侍君宴,过三爵,非礼也。”与此同时,周人还要告诫人们不要养成酗酒的坏风习,喝酒时不要滥饮无度。这种君子式的饮酒准则显然出于礼制的要求,在确保贵族享受酒乐的前提下,保证不违于礼的效果,令各种礼仪活动顺利开展,通过酒这一媒介达到巩固宗族血缘关系、君臣情谊、亲友之情等目的。

另外,君子常饮薄酒也显示出其饮酒行为的道德意味。周代祭祀中酒的摆位极其考究,一般来说酒味越薄,其所陈设的位置也就越尊,同样祭祀活动中会备下各种品质的酒以供饮用。一般饮酒时首取糟酒饮用,如《礼记·丧大记》中“始饮酒者先饮醴酒,”此外还有《礼记·聘义》的“酒清人渴而不敢饮也。”孔颖达疏云:“谓射礼之先,唯以礼献、酬,而不得醉饱也。”意思是举行聘礼、射礼之时,必须经过献、酢、酬等环节以使礼成。如果此时渴而饮之,则易“醉饱”,因而影响后面的行礼仪式。因为这两项礼仪是两国相接交的“至大礼也”,从天一亮就开始,一直快到中午“日几中而后礼成”,“非强有力者弗能行也。”故礼制规定,酬献之礼举行前,不能因口渴难耐而饮酒,防止空腹饮酒过度而“醉饱”不能行礼。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