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首页 » 葡萄酒 » 对话王祖明:突破葡萄酒发展瓶颈,这份“中国标准”意味着什么?

对话王祖明:突破葡萄酒发展瓶颈,这份“中国标准”意味着什么?

大奖赛将为中国葡萄酒立标、为国际标准树立新范式。

文|云酒团队

2022国际葡萄酒大奖赛(中国)大奖赛(IWGC)即将拉开帷幕。此次赛事的举办,为消费升级下的葡萄酒市场带来了新的力量,全面开启的中国标准探索,引发业内持续关注。

中国葡萄酒发展的最大瓶颈是什么,怎样令大奖赛在行业获得普遍认可,中国标准的探索对于葡萄酒行业的评选有着哪些意义?

带着这些问题,云酒头条(微信号:云酒头条)对话中国酒类流通协会副秘书长、葡萄酒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大奖赛联合主席王祖明,解读中国葡萄酒定位以及中国评价标准带来的实际意义。

中国葡萄酒是舶来品?

葡萄酒市场并不是简单的买卖关系,不仅仅是酒,可以说大部分的食品饮品都要构建一个良好的消费者话语体系,要和消费者成为朋友,才能让产品获得良好的口碑。

葡萄酒作为我国各酒种中的独行者,在国内的发展由来已久,在唐朝的时候就留下了葡萄美酒夜光杯的典故,这也说明了葡萄酒在中国是有一定历史根源的,但是这条根源却最终没有持续性地延续下去。

▲王祖明

中国葡萄酒可以说是一种舶来品,我们只是曾经有过葡萄酒的酿造历史。但是发展至今,历史上的葡萄酒和现如今的葡萄酒产业,无论从工艺、评判标准上,都是断裂的,我们现在所拥有的葡萄酒生产技术、研究成果、产业判断,大多是来自国外。王祖明说道。

为此,大奖赛对于中国葡萄酒标准的探索就显得尤为重要。自2019年首届大奖赛开办以来,大奖赛以国际水准、中国特色为定位,坚持严格、专业、规范、透明的班赛宗旨,本着大格局、高起点、国际化、广泛参与的原则,看齐国际著名葡萄酒赛事,如布鲁塞尔国际葡萄酒大奖赛、柏林葡萄酒大奖赛、国际葡萄酒暨烈酒大奖赛等知名赛事。

不仅如此,大奖赛特邀国家葡萄酒及白酒、露酒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原主任朱济义担任大赛主席。中国酒类流通协会副秘书长、葡萄酒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王祖明,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葡萄酒果酒专家委员会秘书长杨强,国家食品科学技术学会葡萄酒分会理事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原副校长、葡萄酒学院终身名誉院长李华,葡萄酒大师、葡萄酒评论家、葡萄酒作家和教育家、全球葡萄酒酿造和商业顾问罗伯特·盖德斯(Robert Geddes MW)担任联合主席。此外,大奖赛还从全球范围内选拔葡萄酒大师、酿酒师、品酒师、侍酒师、酒评家、经销商、媒体记者、葡萄酒爱好者等500余人组建评委专家库。

通过专业化的大奖赛评选,将遴选出一批有着中国生产、特色、风格、口味的葡萄酒品牌。此类品牌将作为中国葡萄酒的宠儿,带着中国印记走向国际舞台。

中国拥有着全球最大的消费人群,中国评价标准的建立必然将加速产品的快速流通,中式产品流入国外市场,也将促进中国标准对标国际化标准。而经过专业评选所建立起来的中国评价标准,将从葡萄酒的产业角度上,实现一体化,摆脱舶来品的隐性身份,让中国评价标准成为国内主流的葡萄酒评价标准,从而让葡萄酒真正实现从舶来品到原生态的身份转化。

中国葡萄酒也要有

被消费者天然接受的基因

王祖明认为,专业人喜欢的葡萄酒和消费者喜欢的葡萄酒,是不一样的。

针对消费者群体来说,在很长一段时间中对于葡萄酒的认知都还停留在西餐、商务、高端的原有认知上,但从实际情况来看,长时间的认知分歧使得国内葡萄酒对产品的市场培育走向了一个较为偏颇的端口。

缺乏对产品定位的深入思考,长时间脱离普通消费者,也使得原先建立在葡萄酒饮用场景、习惯的西式餐点和酒饮习惯根深蒂固,国内市场对于葡萄酒好坏的评判标准完全采用西方的观点,而西式的评价标准无论从口感,层次,风格上都与国内有着很大的不同。

西式风格注重口感多样复杂,无论是葡萄原料的果香、坚果香气,还是木桶的陈香、丹宁口感,都要求越丰富越好,层次感分明。而国内对于葡萄酒的认知实际上是有两条不一样的标准线,即民众标准和专家标准。

民众标准更倾向于好喝、口味好,能品尝到葡萄酒的甜味、水果香味,而对于国外所推崇的桶香、丹宁口感、复合香味并不是那么感冒,这也是葡萄酒市场甜型、半甜型葡萄酒更受国内消费者喜爱的原因,而干型、半干行则相对选择较少。

而专家标准则是在西式风格的基础上,对葡萄酒的各种味道、口感进行综合评选,从内容上看专业度高的产品,并不一定是消费者所喜欢的类型。

中国评价标准的确立,就是要让民众标准和专家标准实现融合,找到平衡点,从而制定出既有专业支持,又受中国消费者喜爱的葡萄酒评选标准。

王祖明表示,过去对于葡萄酒的市场推广,我们给消费者造就了‘饮用复杂、奢侈高端’的固有认知,这些推广虽然让葡萄酒获得了比较高大上的名声,但同时也隔断了葡萄酒和普通消费者之间的联系。

为此,大奖赛不仅是要为中国葡萄酒立标,更要为国际标准树立新的范式。当中国葡萄酒得以站在国际高度的平台之时,中国评价标准将会迈入新的发展阶段。

市场的认可是葡萄酒

焕发生机的重要举措

相较于白酒在国内消费市场的成熟程度,葡萄酒的发展在国内市场还处于半成熟阶段。

从行业发展的大背景下,近年来国内葡萄酒市场呈现出进口、本土双萎缩的趋势,以威士忌为主的洋酒系列大量涌入国内市场,受市场挤压,中国葡萄酒的产量也随之减少,且面临着更大的发展挑战。

业内人士介绍,从我国整体的葡萄酒市场来看,2022年我国葡萄酒产业行业的市场规模将有望上升。云酒头条(微信:云酒头条)走访了成都地区部分葡萄酒销售门店,如1919酒水零售门店、沃尔玛等大型商超酒水柜台,发现中国葡萄酒的数量和品牌种类占到了总种类的50%以上,以国潮、国风为主题的葡萄酒单品也陆续增多。

7月19日,在新疆巴州举办的葡萄酒产业发展论坛上,中国酒类流通协会秘书长秦书尧在分析中国葡萄酒发展现状时表示,2021年规上企业的利润实现了五年以来的首次止跌回升,增长了7%左右。

增长率虽然不大,但结合产能、收入、利润下降的大环境,可以看到中国葡萄酒正在一点点地实现着触底反弹的逆袭,但受限于整体大环境的影响,这个逆袭的步伐并不是特别明朗,还需要一定的契机。

此次大奖赛的举办,将有望成为中国葡萄酒寻求打破发展瓶颈的契机。中国葡萄酒发展的最大瓶颈就是市场,王祖明表示,要将这次契机发挥到极致,不断加强大奖赛本身的市场推广和大奖赛后同期产品的推广。

大奖赛的举办对于国内葡萄酒产业是一件极其利好的事情,一方面,大奖赛可以帮助国内葡萄酒进行有力地曝光;另一方面,国家级、省级以及行业内专家对于中国葡萄酒的评判认定,以及奖项的颁发能够为国内葡萄酒品牌进行强有力的品牌背书,从而丰富葡萄酒品牌的品牌价值。

站在更深层次的角度,仅仅只有大奖赛的铺垫和支持,对于中国葡萄酒而言是远远不够的。

大奖赛不能仅仅只是一个赛事,对于中国葡萄酒品牌商而言,大奖赛将成为一个跳板,可以让他们的产品更好地销售。而一个大奖赛得到业内认可很重要的一个标志就是得到市场认可。王祖明说。

这不仅仅是要将大奖赛上参与评选的各款酒推广出去,更重要的是也要让大奖赛这个IP本身成为有价值的产品。要在国内品牌商、葡萄酒的认知里留下一个明确的概念:大奖赛能够为自己的产品带来话题性,大奖赛是一个标签,能够提升自己品牌的价值。

英雄不论出处,2022年大奖赛将放开准入原则,充分发挥大赛对企业的引导作用,在进一步探索一瓶好葡萄酒的中国标准的背景下,让个性化体验化的产品成为主流,在提升消费者对葡萄酒的认知和接受程度的同时,让大奖赛IP以文化语言的方式得以呈现,让中国评价标准成为中国葡萄酒的首选。

为此,保持赛事话题性的持续升温,注重大奖赛内容的同步传播,加强与葡萄酒各区域流通市场的持续联系,提前对市场进行预热铺垫,为大奖赛同期产品进行宣传造势,将会是大奖赛除赛事本身之外再一次发光发热的价值所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