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首页 » 白酒 » 述评一碗崇明“老白酒”,弥散悠远生态香

述评一碗崇明“老白酒”,弥散悠远生态香

WO MEN ZHE WU NIAN

我们这五年

五年,

一个奇妙的时间跨度。

它不至于长到模糊了过往,

也不至于短到看不出变化。

回看崇明五年发展,

就像一碗老白酒,

香气愈发醇厚悠远。

一碗崇明老白酒

弥散悠远生态香

当时间的指针指向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我们回看崇明的这五年,一种感觉极其明显:这座世界最大河流冲积岛、祖国第三大岛早已今非昔比,已不再是人们遥远印象中的吴下阿蒙。

这些年谈及上海中心城区,天花板紧张瓶颈这些词频现,就像一个束手束脚的中年男人;而谈及郊区,多的却是留白战略空间之类充满活力和想象的词,就像一个刚考上大学的后生。这五年,显然是上海郊区发展的黄金窗口期,对崇明来说尤其如此。

这五年,是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事业乘风破浪、加速前行的五年,全区始终保持生态立岛战略定力,+生态生态+发展战略成效显著。崇明这五年发展的神奇之处在于,你可以认为她变化极大,也可以认为她什么也没变——生态立岛,一张蓝图绘到底之后又干到底,生态红利如经典的崇明老白酒般,逐渐散发出愈发醇厚悠远的香气。

从特殊

到合群

回溯这五年,崇明大事不少。不过,一头一尾的两件事,最为影响深远——2016年的撤县设区,以及2021年的花博会。

这两件事看似没有关联,却有同样的指向。通过这两件事可以看到,崇明和当地的知名土产——老白酒一样,这五年里解决了一个非常关键却又被多数人忽视的问题:身份认同。

老白酒,以前离开崇明就没什么知名度,出了上海更是知者寥寥,这几年才逐渐打响了品牌。崇明这个地方本身,以前也有身份认同问题。

上海这么多区县,别人都叫区,只有崇明是那个县。崇明人去市区,从来不会说‘去市区’,说的都是‘去上海’。数年前,崇明一位领导对笔者说了这番大实话。

要解决这个身份认同问题,最立竿见影的办法就是改名字——撤县设区。对这件事,崇明人期盼了几十年。2016年7月22日,上海市委、市政府举行崇明撤县设区工作大会,标志着县级行政建制在上海成为历史。不少人说,崇明不但变高档了,更重要的是变合群了:终于从字面意义上进一步融入了上海这座国际大都市,不再鸡立鹤群。

当然,对上海而言,对崇明未来发展而言,崇明撤县设区的好处绝不只是字面意义的改变,其深远意义在于:有利于落实国家发展战略,增强上海国际竞争力;有利于增强城市辐射能力,推动长三角和长江经济带加快发展;有利于上海在更高水平上统筹城乡建设,提升城市发展整体水平;有利于加强崇明生态岛建设,提升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

从崇明县到崇明区,一字之差的背后,不仅是名字之变,更是功能之变、格局之变、视野之变。

比如交通。中医理论里有一句,通则不痛,痛则不通,此前长期不便的交通,是制约崇明发展的重要痛点。如今,崇明到上海市区的轨交线建设、北沿江高铁建设都在如火如荼推进,崇明这个上海后花园、长三角的大客厅、长江的桥头堡,显然面临新的发展机遇,让人心潮澎湃、满怀憧憬。

最典型的例子还是花博会。今年7月2日,以花开中国梦为主题的第十届中国花博会在上海崇明圆满闭幕。花博会如生机盎然的绿植般发芽生长、抽枝吐蕊,终于在春夏之交的上海迎来43天的娇艳花期,呈现出一场尽显生态特色、现代水平、大国风范的繁花盛宴。

生态二字是花博会的关键词,也是崇明发展的关键词。花卉是一株植物上最美丽、最绚烂、最值得展示的部分;一场花博会,是世界级生态岛建设的标志性工程,也是崇明向世人展示生态发展之路成果的绝佳窗口。

在地区发展路径选择的滩涂之上,崇明历经长期此起彼伏的围垦,终于得到了生态发展这片新沙洲。如今,崇明搞生态建设早已不是早年的知音少,弦断有谁听——应者寥寥,更不是爱上一匹野马,可我的家里没有草原——缺乏路径,而是春风得意马蹄疾。

从现代化

到世界级

身份认同问题一旦解决,不论是人还是一个地区,自信心就会油然而生。而通过世界级生态岛建设,崇明这五年也越来越自信——坦白讲,这些自信,崇明以前是不太有的。生态立岛这条路,和老白酒一样,好喝、绵柔、后劲大,需要久久为功才能看到效果,才能逐渐自信起来。

这些年崇明几乎已成生态的代名词,崇明即生态,生态看崇明。但是,崇明与生态并不天然联系在一起,崇明找到生态发展这条路经历了不断摸索、不断碰壁、不断尝试的曲折过程。一张蓝图干到底,说说容易做起来难——平心而论,要抵挡住粗放型产业经济发展的诱惑并不容易,很容易动摇。这种动摇,归根到底还是对生态立岛战略的不自信。真正让崇明人对生态立岛之路自信起来的,是世界级生态岛目标的提出。

在十三五之初,崇明提的目标是建设现代化生态岛。到2016年底,上海市政府发布《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举全市之力推进世界级生态岛建设,这才首次提出了世界级生态岛的建设目标。

世界级的要求,显然比现代化更高。崇明建设世界级生态岛,不仅是指在绿化率、水环境质量、空气质量等单项指标方面达到世界级,而是各方面综合起来要达到世界级标准。这种对标是集成式的,而不是对照某个岛屿、某套指标体系依样画葫芦。通俗来讲,就是眼界和格局更高了。

崇明人很早就坚持睁眼看世界,通过船舶、航海连通世界、走向世界。今天的崇明,在全国推进绿色发展、推动经济转型之时,率先把生态作为立岛之本、立身之根,使得崇明再一次立在了生态文明的潮头,成为生态发展的先行者。

自信一方面来自眼界和格局的拓展,另一方面来自市级层面的大力支持。市领导曾说:崇明要做的事情,只要和生态岛建设有关,那就不是崇明的事,是全上海的事。

举全市之力建设生态岛,崇明自然也要为全市乃至全国服务。崇明是上海的生态屏障和重要战略空间,作用独一无二。战略空间,对一座正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来说,是重要的底气之源。如果上海是一首曲子,崇明就是华彩段,它并不直接在经济数据上凸显,却能在意想不到之处给人惊喜。

生态建设和发展,是一场路遥知马力的长跑。彻底切换为与众不同的发展模式后,经历过起初的怀疑、彷徨,面对过一开始的质疑、抱怨,如今崇明的发展早已上了正轨,速度已然拉起,正是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从粗放型

到精致型

除了眼界和格局更高,崇明在通往世界级生态岛的路上,也正悄然从粗放型生态变成精致型生态。

生态发展之道的关键是什么?如果理解为既要生态也要发展,只对了一部分;理解为生态本身就是发展,并且是发展的高级形态,路子才是对的。有人说,一个人最好的生活和工作状态,无非八个字:前有追求,后有港湾。其实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也是如此,既要不忘初心,也要砥砺前行。对崇明来说,就是要立足生态基础,实现生态发展。世界级生态岛建设,就是要在水怎么处理、垃圾怎么分类、树怎么种、水稻怎么栽、蟹怎么养、房子怎么造这些最基础的工作中,把生态发展理念融入进去。

崇明的生态建设和发展,秉持一个坚定的信念:目标是让都市人过上乡村般的田园生活,让生活在乡村的人享受到城市的生活品质。开心农场,乡村酒店,精品民宿,两无化(无化学肥料,无化学农药)大米……崇明这些年推出的耳熟能详的生态IP,无一不是这种逻辑。

在这里,住是精致的——今年的十一黄金周期间,风光无限好的崇明成为游客出行的绝佳去处。崇明区中高端宾馆和150家五星、四星高端民宿入住率为99.8%,全区23674间住宿房间、近4.2万张床位,总体入住率达96.6%;吃也是精致的——市面上一般的大米只卖10几元一斤,崇明两无化(不用化学肥料、化学农药)大米是50元一斤,照样热销。如今,崇明以两无化为引领,全力打造高品质崇明农产品体系,农业绿色发展指数全国第一。

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如果建设好了,一定是世人向往的。崇明届时是不能随便进入的,会控制客流,要排队登记才能进来,要控制流量的。市领导多年前的一句话,是对崇明精致型生态的最好注解。

曾有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官员到崇明考察,站在东滩湿地上激动地说:崇明是个多么富有的地方啊!到底怎么个富有法,当时的崇明百姓不一定理解;如今,在越来越多领域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的崇明,正在全方位、多角度地向全区群众、向上海市民、向中外游客诠释这种富有。

今时不同往昔。如今的崇明不再是偏远海岛,进出全靠轮渡、往返市区要花一整天的日子早已一去不返;这里不再是原始岛;上海市实验学校附属东滩学校等优质资源已纷纷落户;这里不再是传统农业岛,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耕作方式正渐渐离人们而去,机械自动化耕作、水培蔬菜、种养循环等农业新模式正被越来越多有专业知识、有经管能力的新型农民采用。这里,是一座精致的海上花岛。

十四五已经启幕,春意盎然、花团锦簇、锦绣华章的崇明,正承载许许多多人的诗和远方,在更大格局、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推动世界级生态岛建设,在新一轮改革开放浪潮中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作者:茅冠隽(上观新闻)

摄影:徐平

编辑:李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