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首页 » 啤酒 » 雪花怂人乐,夺命大乌苏,国产啤酒百年战国史

雪花怂人乐,夺命大乌苏,国产啤酒百年战国史

出品 | 华夏橡实观察

文章 | 翠花

编辑 | 三少

曾几何时,大大小小的地方性国产啤酒就超过了一千家,经过数十年的拼杀,如今只剩下华润雪花、青岛啤酒、百威英博、嘉士伯以及燕京啤酒平分天下,这是一段属于国产工业啤酒的战国时代。

国产啤酒从租界洋人专供到全民畅饮,已有百年历史,根据相关报告统计,中国人均啤酒摄入量已经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其中要重点强调的是,报告中所提到的啤酒主要是工业水啤,学名为美式拉格,中国99%的啤酒都属于美式拉格。

福尔赛在《格调》中写过,Dry Martini单一麦芽威士忌是属于中产阶级的符号,啤酒则不配,它一直是属于底层劳动者的饮料,而第一批喝上啤酒的国人也正是帮洋人修建租界的工人们。

当时中国工人喝啤酒单纯的是因为物质匮乏,啤酒作为液体面包,喝了既可以解渴又可以充饥,面对租界区自助式提供的啤酒,平时难以解决温饱的工人们自然会选择开怀畅饮。

随着工人们之间的口口相传,再加上几位著名酒鬼文化人的添油加醋,啤酒这个饮料很快传遍大江南北,成为新锐潮流文化的代名词。

鲁迅先生写过,山东的白菜一到浙江,便用红头绳系住菜根,倒挂在水果店里,尊为胶菜,青岛啤酒在国外的地位同样类似于胶菜,是中餐厅菜单上价格不菲的标配,外国人认识中国通常有两种途径,一个是孔子,另一个则是青岛啤酒。

青岛啤酒在海外的受欢迎要归功于19世纪末期的胶东半岛,德国殖民者决定要把青岛打造成模范殖民地,于是从德国调来一批工匠带师,这其中便包括一位酿酒大师舒斯特,1903年他引崂山水再加以优质小麦,用纯正德式工艺酿造出了全中国第一桶比尔森啤酒(啤酒的一种款式),同时他按照啤酒以出产地命名的惯例将其命名为青岛啤酒。

当时的青岛人民对于这款啤酒给出了八个字的评价:色似马尿,喂同汤药。

甚至在啤酒厂打杂的工人渴了,宁愿去井里打水喝,也不愿意尝一口免费供应青岛啤酒,喝惯了杜康的中国人,彼时还未开发出欣赏啤酒的味蕾。

青岛啤酒的生产过程,严格遵循了1516年制定的《德意志纯净法》,里边规定了啤酒的用料只能有四样:啤酒花、麦芽、酵母和纯净水,在啤酒里使用大米高粱添加剂属于违法行为,这也是啤酒起源地德国、比利时啤酒普遍遵循的原则,这种啤酒拥有麦香十足的口味,但却根本不是大多数喝的那种。

国产啤酒则更需要考虑到国人的口味,因此选择了跟随美式工业啤酒的步伐,在原料中添加了大米、淀粉甚至是糖浆等材料,说到口味的改进,就不得不提到华润旗下的雪花啤酒。

在东北,雪花啤酒被亲切的称为老雪口服液,是酒精教父们用来下班撸串侃大山的神器,正如那个段子所说,你绝不可能用雪花试出一个人的酒量,雪花啤酒做到了真正的淡爽,并且还依靠这种改进拿下了全球单品销量冠军。

看到甜头的国产酒厂们纷纷跟风,国产啤酒摇身一变成为了啤酒风味饮料,每一片雪花都在勇闯天涯,外包装上带一个爽字的,无论是清爽、纯爽还是郑爽,都是属于在自来水中添加麦汁和二氧化碳的国产啤酒方程式,这就是国产啤酒为了淡化口感、节约成本、迎合国人味蕾而做出的妥协。

口味改良很快带来了市场的规模化,在那个家用冰箱还未普及的年代,大街小巷常见排队打散装冰啤酒的盛况,青岛当地至今仍保留了这一传统。

面对外地啤友们日益增长的需求和冷链物流不发达的矛盾,1985年国内推出了啤酒专项工程,不但免费提供生产线,还可以找银行专项贷款,鼓励县级单位建啤酒厂,当地生产当地消化。

很快,山城、昆明华师、兰州黄河、西夏嘉酿、以及长沙啤酒应运而生,地方性的啤酒品牌在巅峰时期超过了1000家,地方保护主义的加持下,诸侯割据。1993年凭借酒腻子们的努力,硬生生的将国产啤酒的老大青岛啤酒成功喝到了香港上市。

同一年,一家起步晚规模小的顺义县啤酒厂脱颖而出,成为了全国销量第三,后来更是成为了国产啤酒五巨头之一的席位。

能从上千家地方酒厂中打出名堂,背后离不开李福成的支持,1983年李福成从化肥厂调任到啤酒厂,那时的北京计划经济制度已经是明日黄花,人民对于啤酒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李福成当机立断,买了2600辆平板三轮车拉着码放整齐的燕京大绿棒子开启了地毯式的沿街叫卖。从那以后,北京胡同门口码放整齐等待回收的燕京啤酒瓶就成为了北京一景。

2001年,中国男足第一次入围世界杯,不少球迷连夜庆祝,拎着啤酒瓶子穿着拖鞋裤衩奔走在大街小巷,啤酒自此也成为了体育赛事的胜利符号,同样在2001年我国按照约定正式加入了WTO,外资对内渗透,首当其冲就是那些高利润的行业。

例如大家熟悉的国产啤酒祖师爷,哈尔滨啤酒早已成为纯正的外资企业,2004年美国最大的啤酒公司安布收购哈啤,2008年安布宣布和比利时最大的啤酒企业英博合并,至此一个以黑龙江省省会命名的啤酒品牌成为了彻头彻尾的洋品牌。

随后国际巨头百威英博在2008年出征东北,接连买下了大连大雪、吉林金士百,又将河南的维雪,河北的唐山啤酒尽数纳入囊中,在拿下北方市场后,百威金博继续南下,金陵啤酒、双鹿啤酒、浙东啤酒等纷纷沦陷,百威英博一统江浙沪。

商场如战场,有人坐以待毙就一定有人积极反击。

青岛啤酒布局最早,时任厂长彭作义决定先下手为强,赶在中国进入WTO之前,几乎用白菜价一口气买了45家地方啤酒厂。

华润则提出了蘑菇战略,其中经典战役在2013年大手笔砸下54亿,全资收购了硕果仅存的金威啤酒强势接管了广东市场,这个价格也足足高出了燕京报价10个亿。

在错失金威后,燕京买了下包头雪鹿、桂林漓泉,分得了内蒙古和广西这两块蛋糕。

凡是被巨头们买下的啤酒品牌都逃脱不了被雪藏的命运,逐渐消失在当地酒客们的餐桌和超市货架上。国产也从群雄割据的战国时代,到了五巨头平分天下的时代。

在青岛酿出的第一桶比尔森啤酒,其名称源自捷克的城市比尔森,由于当地的居民嫌弃本地的啤酒不好喝,于是游行抗议,要求酒厂必须研发新品,这也直接导致了大批的捷克酒厂倒闭,最终不得不由官方出面严格规定了啤酒改良工艺,从此市面上物美价廉的拉格啤酒就被称为了比尔森啤酒。

同比尔森酒徒一样,国产的年轻人们也在不断选择自己的口味,近几年一款源自天山北坡的工业水啤重新闯入了国内酒圈,这家已经被嘉士伯收购的夺命大乌苏,瓶子倒过来看是四个字母的缩写:NSNM,那是来自扎巴依们的美好祝福,也是来自新一代酒徒对工业水啤越来越寡淡,口味单一的无声抗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