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首页 » 白酒 » 嘉兴酱酒业 | 清若空,宋代嘉兴产的名酒

嘉兴酱酒业 | 清若空,宋代嘉兴产的名酒

文 | 周咬脐 孙亮侪

嘉兴唐宋始称酒乡,其集镇邨坊历来有“春酿杜酒夏晒酱”之俗。

唐陆广微《吴地记》记载:嘉兴酒盐两税居吴郡(苏州)七县之首,宋代秀州(嘉兴)于郡城瓶山署都酒院,设立二十处酒务(含新塍酒务),酒税称雄两浙十五州。

嘉兴产“五木酒、月波酒、清若空”等名酒,曾有“香醪五木隔年储”诗颂。至今,在新塍西栅竹行斜对过,还有高公兴酱园旧址的老酒库与河埠头遗存。

嘉兴新塍高公兴酱园大门、旧屋老照片

新塍高公兴酱园创建于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嘉兴中街高公升酱园设于光绪二十七年(1901),及清末时新塍开业的高公顺酱园,都是禾中巨贾新塍高家桥高氏家族的资产。

民国初年,高公兴、许大生和高公顺酱园在新塍三足鼎立。高公兴的硬壳鹅糟蛋、入口即酥的酱萝卜享誉酱坛。用酱园糟烧配以橘皮,打开酒坛,醇香四溢,令人不饮而醉。

(一)乾隆酱园

嘉兴酱酒业,以新塍西栅创建的高公陞酱园最负盛名。

光绪时立酱园公所,设会所于城内童军路鸣阳门。酱园业分酿造与经营两部分。酿造称官酱园,原先向盐运使登记核准后,颁发“烙牌”,以制酱缸数决定用盐量,每年征收盐税。民国后改由盐务管理局发给“缸照”为其合法经营。

大酱园都设全套作坊,其中有酱作、酒作(黄酒)、吊作(白酒)、醋作、水作(乳腐)、酱菜作,并附设坛作、篾作等修理工匠;分别酿造制作咸酱、酱油、黄酒、糟烧、米醋、腐乳、酱菜应市。

禾城南门莲花桥张鼎昇酱园,坊间俗称其酱园“晒油质厚不花”,老品牌亦有百年历史。

专营商店门售业务的称为干酱园,户数多,分布广,除经销酿造厂产品外,还兼营食油、食盐及自制各种酒类的零售业务。

距初创酱园仅六载,海盐张燕昌客桐诗云:“烂醉矶头卧浅沙,随身渔笠与渔蓑。鳜鱼肥处桃花涨,日日新塍载酒过。”随后乡贤朱彝尊侄孙朱麟应诗:“玉壶沽得新塍酒,来听繁玄脆管声。”

新塍在唐宋时始称柿林乡,为嘉郡西北的水陆码头,商埠重镇。

唐时建镇,宋设酒务,明万历十年(1582)《秀水县志》记载:新塍镇,其民男务居贾,与时逐利,女攻纺织,居者可万余家。

清嘉庆八年(1803)有诗云“江乡秋景画屏中,枫柏深围酒旆红。不及柿林骈火实,更饶霜叶照晴空。”民国《新塍镇志》曰:其人十农四贾。

嘉庆十五年(1810)十月初八,嘉兴县民钱泰兴、沈永和、钟水源、钱春和等开张酒馆,守业糊口。因厨司本无当官名色,凡有差使均系厨头承值(指官府对工商业主的盘剥方式),不堪负担,故有44户酒铺联名要求“永禁厨司当官”。

据嘉兴府《奉宪永禁厨司当官碑》记载,这44家酒铺为沈永和、钱泰兴、钱春和、钟永源、陆士贵、许景春等。

(二)民国酱业

旧时,本埠俗有“三只缸”之称,即指酱坊、酒坊、染坊。此三坊都离不开水,少不了缸甏,利润丰厚最有名。其造酱、酿酒都与民生有关,生产经营稳当牢靠。因工艺简单、工具原始,投资成本低,赚头好且资金回笼快,一向被禾商看好。所以禾城酱酒业盛行。

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中街高仰山高公升酱园(民国时由陈伯瑜主理)、北大街沈福、塔弄口万生酱园、中街朱泳舫泳兴泰记酒号、万裕酿酒糟坊、复润友糟坊、柴场湾济风糟坊、胡培之胡大隆糟坊、东门外福顺酱园、南门莲花桥张鼎盛酱园、北门源丰酱园、下塘街鼎昌酱园、沈端夫的宣公桥永茂酱园、秀水兜源兴糟坊、陈人和东米棚下陈仁泰酱园以及长润酱园、大生酱园、裕隆酱园等。

还有刘志芳宝康糟坊、沈石荪同润坊、徐殿臣万生成记、章毓庭万源、张梦生源新洽记、蒋佐荣同昌泰记等。太平桥的源隆顺、塘汇的同顺酱园等,遍地开花。

民国十九年(1930)12月,成立酱酒业同业公会,张泰嵩任理事长,会员52户、181人,设署钼头桥。

民国二十三年(1934)有同润、高公升、万生、鼎升润、胡大隆、长润、高公兴、文和、豫升、源丰升诸商号。塘湾街源丰陞以地处市中心,营业颇盛。

抗战前本邑酱酒店约80家,以塘湾街永大、北大街昌协、南门同润南号为最大,东门潜记、菩萨桥恒瑞森次之,营业额高者当逾万元,低者仅千余元。

酱园同润为最高,年均4万余元,高公陞次之。该业酱园行业后增至90家,专卖店12家,余者均为零卖店家。抗战胜利后,朱泳舫连续当选两届酱酒业同业公会理事长,有会员52户。

嘉兴高氏名门望族,投身商界,才俊辈出。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高子辛两任嘉兴商会总理,字宝铨,新塍茂族殷商。

民国三年(1914)高如沣连任四届总理,字叔鉴,以田产起家,创办嘉禾布厂,始富遂筑紫阳街高家洋房。民国十八年(1929),高锦华绸布局之经理高仲兰,合股集资出任嘉兴商业银行行长,并当选嘉兴商会会长。

(三)公私合营

禾城酒业起始较早,北宋熙宁十年(1077),秀州20处酒务(包括兼管3务)税17万贯,在城内瓶山设熙春酒楼。清光绪十三年(1887),设烧酒公所于杉青闸落帆亭北施王庙隔壁,建酒神祠祀之。民国二十一年(1932),本邑城厢全行业有52户,从业人员181人。

宋代嘉兴原产名酒,有月波酒、清若空等名酒,官府设都酒院征税。明代绍酒、苏烧倾销,本地酿制者日渐减少。禾人喜嗜酒,尤以绍酒为上,市区酒肆相望,多数由绍兴人经营,酒多运自绍兴,主要有花雕、远年、加饭、善酿等,也供应苏烧酒。

民初以来,本邑专门经营烧酒的商号颇具发达,主要经营苏烧、绍烧和土烧等白酒,以批发为主,业务较好,酒肆逐渐增多。

酒业行会建立较早,民国十九年(1930)始成立烧酒业公会,由酒业公所改组而成。民国二十一年(1932),由吴剑寒出任理事长,会所设城内荐桥街,会员7户,员工33人。

民国三十五年(1946),嘉兴烧酒业与酱酒业两个行业合并,改组后新设立酱酒业同业公会,朱泳舫任理事长,有会员合计52户,换届履新后,朱泳舫又得以连任。

新塍高公兴酱园,1953年由高公兴、大生、张恒昌(高公升)三家作坊合并而成。占地1.4万平方米,职工99人,主要生产黄酒、白酒、米醋、酱油、酱菜、乳腐等传统产品,除门市销售外,批发业务遍及沪、苏、湖、嘉及太湖流域等。由轮船或绍兴快班船驳运各地,从早至晚,酒甏酱缸装船,络绎不绝,盛极一时。

1949年嘉兴城乡酱园黄酒、糟烧673吨。1956年公私合营时,由泳兴、源兴、万裕、高公升及泰兴等五家作坊组成嘉兴酒厂。

最近获得省商业厅颁发的“浙江省老字号”证书的嘉兴市酿造厂由中基路酱酒坊、原荷花堤油厂、新塍酿造厂与王店大有酿造等厂商联合组成。原迁建塘汇东。近因城市扩容,或传将迁往新塍酿造厂,抑或在市区东郊移地扩建厂房,该规划正在分步策划中。

--EN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