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首页 » 白酒 » 打造一条有文化的围墙:见证浙江小茅台—武义大曲的历史钩沉

打造一条有文化的围墙:见证浙江小茅台—武义大曲的历史钩沉

来源:武义传媒中心-武义新闻网

一条围墙,棕褐色的厚重石块,风吹雨打的世纪岁月,横亘着沧桑坚韧,这是白洋街道下王宅社区新兴小区老酒厂的建筑遗存。棱角接缝,平整厚实稳重大气。白洋街道在创文中,利用这些建筑遗存,展示老文化。老酒厂的这条围墙,成了浙江小茅台—“武义大曲”酒文化历史钩沉的见证。

武义的酒文化的源流。

见证浙江小茅台—武义大曲的历史钩沉。

酒源:史前稻米出现,1974年在熟溪酒厂附近的大公山,发现已炭化的稻谷堆积层。表示武义县域的土著先民,早已在熟溪、宣平溪流域的山间盆地种植水稻,开始具有酿酒的条件。

酒文入播:阮孚,饮酒史上“兖州八伯”之一,以“金貂换酒”名世,其叔祖阮籍、父阮咸均为“竹林七贤”成员。东晋咸和初年(326),赴任镇南将军途中,弃职隐居武义明招山, “筑酒窖,酿南溪,自理蜡屐”,启武义酒文化之滥觞。后人在明招山建换酒亭、蜡屐亭、纪念武义酒祖阮公。

唐代武义酒载入史册。龙明子《葆光录》载:“唐乾符中,武义县有人入山葬子,掘地二尺来,忽陷丈馀。深数尺,收得秫百斛,莫知其由,将酝酒,其味浓厚。”以此推测,唐代武义酒业已有一定规模;据邑志记载,唐代已征酒税。

酒坊兴盛:南宋以降,武义城镇兴设酒坊。履坦码头,酒已成为主要货物之一,履坦申明街设酒坊5家。南宋吕祖谦曾编撰《酒禁>之制度。诗人姜特立隐居武义王泽山,其录入《四库全书·梅山续稿》800余首诗词,酒题材达180多首。

重科禁酒:元太宗三年(1231)立酒醋务场,置官榷酒办课,十分取一。即政府严格限制民间私自酿自卖酒类,由政府独享其利。武义县岁半诸色课程中统钞27914.86两,其中酒税2548.493两,占近十分之一。大德十一年(1307)江浙等省因灾而饥,禁民酿酒。

酒业发达:明万历《武义县志>载: “俗不服贾,所业为更耕。地宣种秫,八婺醑醅之赀,多取给于斯。"醑醅,即美酒;明代金华八县酿酒的大米,多由武义供应,可见武义种粮与酒业相当发达。

酒厂雏形:康熙《武义县志》记载,当时武义盛产火酒、老酒和蜜酒。光绪元年(1875),武义民间创建酿酒大作坊——杨益茂裕记酱酒坊,专业生产黄酒、白酒。酒品生产不断发展,共和国成立后转型为武义酒厂。

规模产销:绍兴在武商人多经营酒酱,合资经营的裕大号,资力雄厚,为武义全县之冠。杨益茂(有恒记、裕记、震记3爿店)、杨义丰等绍兴老板,以经营酱酒盛极一时。绍兴酒文化融入武义酒文化。

传承发扬:1949年,县人民政府接收杨益茂裕记酒坊,建立武义县首家国营企业,称公营裕记酱酒坊。是年底,武义还有私营瑞成、李福记酒坊,全年共计生产黄酒208吨、白酒11吨。1951年成立武义县酒厂,1988年武义大曲被评为省优产品,并获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优质奖。1992年获博览会银奖,浙江“小茅台 ”美称。 1993年所产黄酒被评为省优产品。 1994年开发出浙江醇低度白酒,翌年开发出保健酒中国壮酒、 桂花酒、白玉露酒、玫瑰酒、五加皮、高梁酒等。

2017年6月,傅建茂先生获金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武义大曲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有深厚文化积淀的老围墙,是新兴小区文化底蕴的亮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