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首页 » 白酒 » 揭秘“包谷烧”酿造古法,只为找寻记忆中的味道!

揭秘“包谷烧”酿造古法,只为找寻记忆中的味道!

文章导视:

在华夏五千年历史长河中,酒和酒文化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现如今,面对层出不穷、包装精美的各类酒品,您是否会怀念那些用传统工艺酿造出的土酒呢?《边城叙事》带您走进秀山县清溪场镇龙凤村,见证传统手艺人杨秀发的陈酿世界。

包谷酒又名包谷老烧,是以本土盛产的玉米为原料,选用清甜山泉水酿造而成的高度白酒。喝进嘴里,吞到肚里,有种火烧火燎的感觉。包谷酒是土汉、苗族儿女待客、祭祖、提神、壮胆、御寒必不可少的一种传统饮品。

杨秀发和妻子黄建秀都是地地道道的传统酿酒人,有着三十多年的酿酒经历。

杨秀发烤包谷酒是沿用秀山千百年来的传统方法。主要工序是将玉米煮熟,拌上酒曲发酵数日,然后放进木制酒甑,加火使发酵的玉米形成酒蒸气,酒蒸气通过导管进入冷却器,遇冷形成酒液。今天他们要酿造的就是这醇香的包谷酒。

经过一个晚上间隔两次的蒸煮,玉米就要出甑了。杨秀发与妻子,以及前来帮忙的人早早就做好了准备,等待着玉米升华的时刻。

把煮熟的玉米倒进容器里冷却,既要抢时间,又要讲技术。杨秀发夫妇不敢耽搁片刻,他们要忙着给这些冷却到一定温度的玉米洒酒曲。而均匀是贯穿整个酿酒过程的一个重要法则。洒完酒曲,又要忙着把这些玉米收垄,堆成一个矩形,保证它们的温度。

酿酒的整个过程大都是高温相伴。“火烧胸前热,风吹背后寒;咬牙新醅重,汗透破衣衫……”这首烧酒歌里描绘的场景,就是酿酒人工作的真实写照。

煮熟收拢的玉米要经过两次发酵,这通常需要一个礼拜的时间,才能上甑烤酒。上甑必须遵循轻、松、平、均、薄、探、缓、分的八字方针,这是传统酿造技艺中的一条金科玉律,口授心传从未改变。对于酿酒人而言,这是一道幸福的工序,因为在四十分钟后,便会有他们期待已久的琼浆汩汩流出。

杨秀发说,通常一百斤干的玉米或高粱,能出50斤左右的酒。最开始流出的是头曲酒,品质最好,一般就几斤。接下来的就是大市酒,品质相对差一些。而对于人们最关心的酒的度数,是怎么调和出来的呢?

刚生产出来的新酒,有辛辣味,不醇和,只能算半成品,一般都需要经过贮存一定时间,让其自然老熟,使酒体绵软适口,醇厚香浓,这种现象在酿酒行业里称为“老熟”或“陈酿”。

而酿酒师傅水平的高低,决定了酒坊生意的好坏。由于方法传统,酒味香醇,杨秀发的酒坊深得当地百姓的喜爱。

入行三十年来,夫妻俩把酿酒坊从大山沟里搬到了公路边上,还盖起了小楼房。儿女也都长大成人,各自有了幸福归宿。看着一天天变好的日子和无人传承的手艺,杨秀发怎么也高兴不起来。

采访:秀山县清溪场镇龙凤村村民 杨秀发

当初来修这个酒厂,那边仓库,加上摆这么多酒坛,是花了好大心血,说放弃就放弃,这心里真的不是滋味。但是子女他们有自己的想法,但是你也不能强求,你不可能非要他们来学这个//他们走的路子和我们走的路子不一样。就像我们用的手机,我们就要用充一次电可以打半个月的,他们用的就是一划就可以打电话,用的智能机,意味着这一代人和我们有差距。

对于说服儿女传承手艺的想法,杨秀发几乎已经放弃了。现在,他紧锣密鼓实施的,是他的窖藏计划。

采访:秀山县清溪场镇龙凤村村民 杨秀发

这里面有包谷酒,有高粱酒,样样都有,有几样酒,那边那排有将近四年,这边这排三年多点,这两罐是去年,这个是今年的。有好多时候是一个想法,我开玩笑讲的,如果我挑不起包谷,不爱挑了,我还有酒,意思说这个东西它还存在,即使我做不得这个酒还存在。

杨秀发说,不管在秀山县城,还是乡村,人们一时间还很难离开这种土法酿造的包谷酒。而和许多传统手艺人一样,年龄是他们面临的最现实和最尴尬的问题。

也许有一天,当身体承载不起一担玉米的重量时,杨秀发就会选择歇息,选择放手。在这之前,他想找一个手艺传承人。

采访:秀山县清溪场镇龙凤村村民 杨秀发

能够做一年就做一年,看身体关系,能够做五年就做五年,能够做十年就做十年。做到我做不得了就不做了。有人愿意做我这个,我不想做了,他愿意做这个,我什么都教给他,他做就是了,我还是不想把这个东西失去。

记者手记:

无论是铁匠,木匠,石匠,还是像杨秀发一样的其他传统手艺人,他们都面临一个重大的现实问题,如何才能留住技艺,后继有人?或许,在不久的将来,一些曾经在我们的生命里留下深刻烙印的东西,只能在人们的记忆里去寻找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