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首页 » 葡萄酒 » 张馨予|举起杯,我与这个世界共鸣

张馨予|举起杯,我与这个世界共鸣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唐·王翰·凉州词

每当说起美酒,尤其是葡萄酒,泛上心头的古诗就是这一句。

它足够直白,亦足够具备美学张力。

当你逐渐地深入意境之中,一幅画面缓缓展开。你看着生命的气韵,在人与物之中完美融合,你想走上前,做一个斟酒人;亦或,你也举起杯来,杯中尽,跨马去。

你也看到那个诗人,提笔作诗,扔笔举酒,乐起声吟,九天就已穿透。

是的,你必然是可以感知到的。

局中人,境中意,思量无非一杯酒。

只是酒在谁手。在你手,就是此路通达尽知情,相敬一声入门去。

那又何以论时光?不可达也。

因为你是品酒师。

你是张馨予。

你是《女性记录者》分专题美学三十六佳人之一嘉宾。

采访︱赵帆 李晶

撰稿︱赵帆

嘉宾推荐人︱王娜(智象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

01

◇◆◇

不是老天的选择,是缘聚于此。

当她决定填志愿于西北农林之时,就已将性格显然。

她说,她对一切事物都产生着好奇,从18岁举起葡萄酒的时候,就已下了研究之念。填报冷门,那是性格使然。众人修路,我修桥,你在热门之中求理想,我在冷门之中看世界。

从小就是如此。这是鲜明而痛快的!

四年,那是一个很长的时间。她用心走过了这四年,这四年与酒相伴,一切相关的都在学习与研究。从走进大学门的那天,目标明确——要在酒上有所学习,并有所作为。

与其说是好奇心重,喜欢研究新奇的东西,不如说这是一份热爱。她说,她喜欢葡萄酒的味道,更喜欢葡萄酒的文化。因为她觉得,葡萄酒文化是如此广袤,没有什么比它更能集合全球,更能看到更多的国家文化。

《葡萄与葡萄酒工程》,听起来是文化文科,其实这是正儿八经的一个工科生。对于一个从小喜欢很多,又都是三分钟热度的女孩来说,下地干活、参与酿酒、研究发酵罐;了解土壤结构、大气环流、日照光照、葡萄酒文化等等,一切都是那么有趣。

相比于有趣的很多喜好,这一次,她下定决心,至少走十年。

踏踏实实学习,认认真真研究。这并不能够。大二时,她还参加了学校的葡萄酒爱好者协会,时间推进表现,优异得到厚望,她被推选为会长。大三就开始承接付费品鉴,并拿到了英国的品酒师证书。

走过很多的葡萄酒产区,并每次都因为葡萄园而感到幸福与欣喜。季节的不同,呈现的不同,但感知不同之中,永远没变的就是那份热爱,那份超级喜欢,以及带来的快乐。

大太阳之下,修剪葡萄枝,暴晒之中,苦累之中,享受过程,那是别样之美。去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实习酿酒,那是秋天,晚上半夜,2小时一次检测温度。而有一天温度调节设备坏了,为了降温,拿着冷水管子对着冲水,又是辛苦之中,大家欢歌笑语。八月十五,拿着红酒、啤酒、月饼,爬到房顶看月亮,举杯邀月,更说何其之美……

为了考证,上海学习,北京考试。一个行李箱,带着一个理想,出发时就已决定到达了目的地。那是用心之中的自信,结果自是欢喜。

一切都是美妙的。当她谈起之时,听者亦觉如此。凡此种种,实在太多。

人们在享受一种幸福之时,往往都是其所经历心甘情愿并全情投入。对于葡萄与葡萄酒的那些年,在那个校园的青葱岁月之中,她是幸运而纯真的。

在相遇葡萄酒的这条路上,她亦觉得骄傲。

02

◇◆◇

去影响自己,也去影响传播。

当张骞出使西域,打开丝绸之路,让世界的视野与中国紧密相连之时,这就不仅仅只是一个酒字可论。

当那些异国的权贵,惊叹于中国文化与工艺的奇妙与美丽,他们开始为家中有一个中国的摆件、饰品而彰显身份、炫耀之时,我们也接受了他们的美酒。

从魏文帝曹丕的《诏群医》,唐太宗李世民在皇宫御苑大种葡萄,并亲自参与酿造葡萄酒;陆机《饮酒乐》,庚信《燕歌行》,王绩《题酒见壁》,李白《宫中行乐词八首》,韩愈《蒲萄》,白居易、刘禹锡、苏东坡等等;从帝王到文豪,各朝各代皆留下了文化相融之中的趣事、文章;到今时今日的进入百姓家,日餐皆可有的反应来说,中国文化在影响自己,与影响传播中,都是无出其右的。它的博大精深与广接融合,也是让张馨予无比骄傲的!

她喜爱一种酒,亦要传承一个民族的精神与度量。

做一家酒类大公司的西北区讲师,去各地讲课。去参加各种酒会,做很多城市的品鉴会。在参与者的信任之中,收获很多的粉丝。她享受这种成就感,但没有停过的是虚心求教。

3天喝50多种酒,还要不断的讲课,这是影响的过程。于己于众,百味又从一。

再做一家公司的联合创始人,虽路不同,两脚不变。身份的转变,亦带来了压力。一直都在艰难前进,一直也在前进扩大中。虽有失败,但不变的是快乐!

家中先生,不讲文化,不讲品类,只是喝。先生是做茶的,喝葡萄酒的兴趣来源于妻子的言传身教。兴趣在加强,感情亦在加厚。一种传达的性情,在兴趣的培养与融合之中,让影响变得自然而然。

但所有的都建立在一个前提:虽热爱,但适可。适可是养生,是健康;过度就是反噬,是伤害。古今中外,各种医术著作,皆有注明。

她说她赋予酒的是一个人,把酒当人。这是一个东北姑娘的性情,更是将职业给予了思想。

于人才可触达更远,因为基于人。

回想当年,以协会的名义申请三下乡的活动,她认为这是物品给她回馈的意义。去组织新年酒会,尽力带给参与者快乐,也是意义。不管走到哪里,意义为先、为重。

为人行事,意义为大。这不是喝出来的升华,这是坚持之中勇气给的成功。

优秀的定义是不同的,成功的层次是不一样的,但一个人对自己所达到的认知是相同的。

当我们去听故事,故事众多,长短不一,显象不同。但对于主人公来说,无非都是人与物事。比如张馨予。

她的旅行,背包之中是酒,背包之外是她,与亲近的人分享,也与陌生人分享。是我族类,快乐相聚;非我族类,亦于热忱。这种关联性,是她前行生命中的感知与影响。抛开故事,我们关注到的是传播在每时每刻。

至少十年,是她的一个目标值。十年对一事,就足以美。

李白诗酒斗百篇,美了自己,美了文学,亦美了万千、千年的读者。葡萄挂藤,风来一口,雨来一口,星月不掩其姿,日光给予色彩。而承酒,万物结与一息之香,人自不外。

对于一个品酒师的美学讲述,也就从打开酒瓶盖子,闻到的那丝香气开始。

03

◇◆◇

岂妃子醉,是海棠睡未足耳。——李隆基。

香气起,贵妃微醺,乐舞起,明皇大爱。一幅画面,展于眼前,这是爱情的美感传递。

《神之水滴》虽有夸张,但亦是有的。酒入喉,回忆起童年,妈妈的味道;看到一个花园,蝴蝶花朵竞艳,暖洋洋的午后,与友人坐在一起……这是影视的美感传递。

但于个人,于张馨予来说。某日,香气中,某处郊外,一幢木房子,柴火在壁炉中燃烧,透过餐厅的窗户,草坪的尽头是午后的溪水;世界在流,世界无声,却声声回响。她靠在吧台,品着酒。

因为那款酒,有烘烤橡木、松木的味道,冲击之下,就显现了她美的感知画面。

是的,酒中从来不乏画面,因为酒中有着饮者的七情六欲。无论是想象的艺术之美,还是生活的回忆之像,画面从来都是物与人沟通的美学桥梁。

而酒就如人,酒的审美与人一样。什么样的人你认为是漂亮的,她一定不是某个方面特别突出,不一定大部分人都觉得漂亮;但她一定是和谐的,舒服的。高矮胖瘦是合适的,五官比例是协调的,单看五官不一定很精致,但整体看一定是漂亮、舒服的。

当葡萄酒的酸度、丹宁、酒体等,达到平衡和谐时,就是美的,好的酒。

又比如女人以欣赏男人的角度去看,酸度是骨架,丹宁是肌肉。如骨架特别小,肌肉特别发达,你会觉得太不协调,给人压力,你看着就很害怕;一个骨架很大,但很多肥肉,又没有肌肉,你会觉得太油腻;一个又有骨架又有肌肉又有肥肉,你摸着就会很舒服,看着就会觉得美。葡萄酒也是一样,平衡就是最好的,与审美是一致的。

而葡萄酒的酸度、丹宁、酒体就如人的血肉,思想,行为。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美,不同的酒有不同的美。

不同的酒就如不同年龄的人。

简单清新的酒,就像一个十六七岁的少女,她可能没有思想内涵,没有那么多弯弯绕绕,但她有青春,这就够了,你喝就喝她的青春,你不能要求在少女身上找深邃感,这不合理。又比如一些酒就像三四十岁的女人,她虽然没有十六七岁的青春之美,但她有优雅、知性的成熟之美,耐品味。

每个酒都是有性格的,有些就觉得是大眼睛的美女,有灵性;有些太弱,是很好的伴侣,但不是很好的工作者……审美好的人,喝葡萄酒一下子就能达到品的那个点。

那就是一种感受,就看感官与感受灵敏不灵敏,只要理解力强,那都是情感的张力。

而美就是一种与世界的共鸣。

——举起杯,我与这世界共鸣。

像以上的精妙比喻,掺和着专业知识她讲了很多。没有磕绊,一气呵成。这是长久的专业素养累积所致,亦是自己对美学认知的敏锐与不断研究、加深。

她在不断感知,亦在不断理解,更在不断实践。这是她对美的修炼,日复一日,浑然天成。

张馨予的启示:

美的教育很重要。

在生命曲线之中,认清自己。

要在合适的时间做合适的事情。

要把握好当下,当下能做的尽力做到最好。

不要去违背自然,硬去做事,过度强求,会带来压力麻烦。

享受不同年龄段带来的不同的美。

采访后记:

在采访的过程中,张馨予展现了很高的专业素养,她也讲了非常多的专业知识,但毕竟是人物专访,不是专业教材,所以更多的没有在稿件中呈现。

但她所例举的葡萄酒与人的关系,非常精妙,在本文第三段,笔者还是挑选了一些呈现给读者。尤其她所讲的葡萄酒与人的启示,那种关联性也非常的接地气,精妙。在启示之中笔者选取了精华,将更多的关联比喻删除,也是为了更加直观的呈现给读者。

张馨予简介:

WSET LEVEL3认证品酒师

法国波尔多葡萄酒学院CIVB认证

美国加州葡萄酒二级认证

澳洲A+中级认证

青雅酒业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