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首页 » 白酒 » “酒鬼”起死回生并快速“奔跑”之谜:中粮集团功不可没

“酒鬼”起死回生并快速“奔跑”之谜:中粮集团功不可没

对于毛泽东而言,湖南这个地方所包含的情感是非常深厚绵长的。从幼年到青年,毛泽东在湖南读书、求学、革命,曾经在湘地留下了太多的回忆。

对于湖南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毛泽东都非常熟悉,在心头居留不去的那些浓墨重彩的湖南情结,也成为了毛泽东一生难以割舍的惦念。

在建国以后,毛泽东曾经返回湖南巡视多达四十余次。在湖南,毛泽东开展了无数次调查研究,在紧抓农业生产、提高人民生活的同时,也不断地提点改善着党和干部作风,以身作则,力求为人民群众营造一个幸福安宁的生活环境。

1974年10月13日凌晨,毛泽东再一次抵达了湖南长沙。这一次的毛泽东在湖南足足呆了114天,这是他回湘时间最长的一次,然而,这也是他最后一次回到了他心心念念的故乡的土地上……

一,最后一次离京巡察

1974年7月17日,毛泽东踏上了专列,自北京始发,开始了他的最后一次离京巡察之旅。那时的毛泽东已经81岁。对于一个这样年纪的老人来说,舟车劳顿中的辛劳是难以掩盖的。

因此,在圈阅并批发了准备召开第四届全国人大会议的通知后,毛泽东的专列离开武汉,顺着铁轨南下,来到了令他魂牵梦萦的那个地方——湖南,长沙——开始了他的“养病”时间。

10月13日,专列抵达长沙。这一次,专列没有停在南郊的机场专用线上,而是缓缓驶入了位于城中的火车站内。已经难掩疲态的毛泽东在工作人员的搀扶下走出专列,跟前来接待的工作人员简单寒暄了几句以后,便前往并下榻在了省委接待处九所六号宾馆内。

六号宾馆那个小小的平房,其实是毛泽东每次回到湖南最喜欢的地方。平房就在陈家山脚下,四周绿树成荫,房子后面还有不少橘子树,形成了一片僻静安谧的橘林。

休息下来的毛泽东喜欢在橘林里散步,在郁郁葱葱的树荫下和橘子散发出来的清香中,晒着太阳思考问题,偶尔也会开玩笑似的“警告”自己的身边人:“不许打橘子的主意!”

在抵达长沙以后,毛泽东对外宣称自己是来“度假养病”,然而真正能够闲下来的时间还是寥寥无几。身为一国元首,毛泽东仍旧需要大量批阅各项文件,而同时,远在北京的政治风暴迭起,这也让毛泽东心里无法真正地松懈下来。

在长沙的一百余天中,毛泽东接见了六次外宾,会见了多批中央的高层人物,如周恩来、邓小平等人,把舵了许多事关全局的政治方针,心心念念的仍旧是国家大事。

其实,那个时候的毛泽东已经罹患老年性白内障,视力模糊不清,几近失明,即便如此,毛泽东还是每天要求他的贴身护士每天给他阅读大量报纸、文件,护士不在,他就用收音机听,用电视机“听”,不错过国内外的任何一点风云变化。

对于毛泽东而言,年老体衰所导致的、无法对国事继续事必躬亲,也许是令他最为无可奈何的事情。

1974年12月底,周恩来总理不远万里,抱病乘飞机来同他彻夜长谈,两个人在会客厅里,一同商定了接下来两次大型会议——十届二中全会和第四次人大会议的各项安排,而等到周恩来返回宾馆后,毛泽东坐在椅子上,疲累地将头一歪,竟然就这样睡了过去。

二,年过八旬的“游泳健将”

尽管大多数时间仍旧需要操劳国事,然而在闲暇之余,毛泽东仍然不忘记他此生最大的爱好:游泳。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出身湖南的毛泽东对水的热爱极深。在年轻时,毛泽东曾经在韶山水库中游泳数次,横渡过湘江和长江,体验过珠江的宽广,也享受过北戴河的海浪滔滔。

在水中的毛泽东迎风博浪,毫无惧色,“胜似闲庭信步”;他还写过无数有关游泳的诗句,“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字里行间都流露出对游泳的喜爱。

只是,这一次回到湖南的毛泽东,无法再在湘江里“中流击水”。在他抵达长沙不久,天气就进入了萧瑟的初冬,湘江江水冰冷湍急,年过八旬的他在橘子洲头远眺良久,脸上浮现出了若有所思的神情,仿佛在回想当年在江水中的畅爽与痛快。

可惜的是,现实早已不允许他这样“浪遏飞舟”。在工作人员的劝说下,毛泽东最终遗憾地放弃了在湘江中游泳的打算,转道去了湖南省游泳馆。

彼时的毛泽东身体状况早已大不如前,除了视力,身体上也开始呈现出了衰老。在贴身人员后来的回忆中,毛泽东前往游泳馆的时候,步履蹒跚,“下肢浮肿得非常厉害,脚像发面馒头。”

然而,在下水后,毛泽东又恢复了“游泳健将”的“本性”,在水中时而转圈,时而仰泳,时而自由泳,在放松高兴之余,还和池边的工作人员泼水、玩笑,建议他们也“多来下水看看”。

这一次游泳,毛泽东不顾工作人员的提醒,足足在水里呆了半个小时左右。而后,毛泽东又陆续在11月底和12月初前往游泳馆游了四五次泳。

可惜的是,对于他的身体而言,多次游泳所带来的更多的还是体力上的消耗,在12月5日的最后一次游泳中,毛泽东两臂在水中划了一会儿,无奈地长长叹了口气,对陪同他下水的警卫队长说道:“我浑身发软,手脚也没劲了,看来,以后游泳也困难了。”

这是毛泽东最后一次和水亲近。在随后的岁月里,毛泽东再也没有机会、也没有心情在水中畅游了。

三,在长沙度过的81岁寿辰

1974年12月26日,毛泽东在长沙度过了他的81岁寿辰。一大早,工作人员便仔仔细细地打扫了六号宾馆的边边角角,在花瓶里插上了毛泽东最爱的腊梅和茶花,又用果盘装了几样毛泽东故乡的几道湖南小吃,将他们一并放在了沙发旁边的茶几上。

没过多会,从外面散步回来的毛泽东走进会客厅里,很快就发现了四处的小小变化。也许是年纪大了,也许是在自己的故乡,也许是布置得并不奢靡,反而有点小小的温馨,一向反对别人为他祝寿的毛泽东,这一次并没有做出什么表示。

他走过去拈起一支花来闻了闻,又尝了一块茶几上的小糕点,而后向着工作人员们会心一笑,露出了他一贯和蔼的表情。

中午的时候,按照惯例,厨房送来了一碗长寿面。由于日子特殊,工作人员又为毛泽东配了一瓶芙蓉酒。毛泽东见到面条和酒,显得十分愉快,他先是尝了尝长寿面,而后又抿了抿杯中的酒。

隔了一会儿,才喊来工作人员,叫他们把剩下的糕点、外宾送来庆生的水果和酒全都拿走分吃掉,“不要浪费”,自己则开心地吃完了一整碗的长寿面。

在这一天里,还发生了一个小小的插曲。湖南酒厂听闻毛泽东在当地,便遣人送来了湖南特产、取白沙古井水酿造的“仿茅台”请毛泽东品尝。

毛泽东先是认真端详了装酒的白瓷瓶,而后又品了一口酒,大加赞赏道:“这酒的质量和味道都不错,叫什么‘仿茅台’?依我看,他用的白沙井水,叫‘白沙液’更好!”“白沙液酒”由此定名。

四,“故园三十二年前”

在长沙休养的114天里,毛泽东也起过回到韶山看看的念头。他希望能够再一次祭扫父母陵墓,和父老乡亲们促膝长谈。可惜的是,由于身体问题,加之工作繁忙,最终也未能成行。

离开湖南前,毛泽东在长沙度过了新年的元旦。

为了热闹,工作人员特地为他放了鞭炮和烟火,毛泽东坐在屋内,透过窗子和已经非常微弱的视力,远眺着故乡的天微微出神,一直到一串鞭炮彻底放完。当时的毛泽东究竟是在担忧北京的政局变幻,还是在怀念家乡韶山的故土人情,我们最终不得而知。

2月3日,闻听周恩来病重,又加上春节将近,毛泽东终于决定启程离开,返回北京。临走的时候,毛泽东看着前来为自己送行的湖南的工作人员,十分感慨地挥手道:“客散主安,我走后,你们快回去踏踏实实地过一个春节吧!”

他这份随和和对工作人员的关心,令许多人多年后还记忆尤深。

这一次离开时,毛泽东还未想过,那是他最后一次踏上故乡的土地。在他的心中,也许还在想着下一次回来时,再回韶山,回到父母的墓前祭扫。然而天不遂人愿,在1974年后,毛泽东再也没有能够返回自己的故乡。

1976年6月,毛泽东的病情愈发危重,他的归乡之情也愈发浓重,他希望回到韶山滴水洞,为自己“养老送终”。由于毛泽东已经无法长时间乘坐专列,他的专机还在北京和韶山之间来回往返试飞多次,而韶山方面也做好了一切接待的准备。

可惜的是,毛泽东的身体甚至无法支撑他坐上飞机,回到那片生他养他的地方,最终,1976年9月9日,毛泽东带着对故乡的依依之情,在北京病逝。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这首七绝,是多年以前毛泽东留给他父亲的一首离别诗,诗中,年轻的毛泽东踌躇满志、亟待建功立业的心情可谓跃然纸上。

而随着他“出乡关”,走遍万水千山,在他心中割舍不下的,还是那片“桑梓地”,是三十二年前的那个“故园”。可惜的是,从出生到辞世,万千事物烦扰的他,只有十四次返回韶山的机会,而他“叶落归根”的梦想,也最终没能实现。

回首往昔,时光洪流所能带走的只有那些无足轻重的模糊回忆,然而伟人的光辉和他所留下的宝贵思想遗产,仍旧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他所怀念的故乡,如今也发展成为了现代化的省份,而令他操劳一生的中国,也成为了泱泱大国,屹立在世界之巅。

这一切,都离不了他当年为中国所付出的一切,而毛泽东主席也一定会和中华民族一起,万古同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