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首页 » 白酒 » 关于白酒年份与酒质的一点猜想

关于白酒年份与酒质的一点猜想

一、基酒、老酒的年份与构成比例

先说结论,白酒酒质的决定性因素是基酒、老酒的品质和勾调水平,而基酒与老酒的品质会受到年份的影响,但年份并不是决定性因素。

无论何种香型的白酒,都是以相对低年份的基酒勾调不同老年份的老酒而成。基酒和老酒年份、以及勾调比例则是各个厂家的不传之秘,普通消费者不得而知。直到近年来的真实年份白酒,明确披露了主要的基酒、老酒的年份和构成比例,让消费者第一次有机会通过这些产品,来推测整个白酒的真实年份构成。

表1:官方有披露基酒、老酒年份信息的白酒

以下的推测均以真实年份白酒为基础,根据真实年份白酒的官方定价、酒友圈口碑、市场竞品,从而完成整个估算。

1、依现有真实年份白酒,大致观察出基酒和老酒比例在80%:20%水平,老酒比例高的可以到30%,低的可以到10%。所以估算的统一标准取值比例系数是80%:20%。另外,一般老酒比例高的白酒中后段表现更好,所以有个主观想法,基酒对前段味道影响较大,而老酒主要影响中段和后段。

白酒厂家在宣传中粗略提到的基酒XX年,老酒XX年往往是上限概念, 10年基酒意味着基酒的最高上限为10年,15年老酒意味着老酒最高上限为15年。更加精准的介绍,如使用了8~15年老酒,则表明老酒年份在8~15年之间,并且实际构成中往往以接近较低值年份为主。

至于基酒和老酒的年份差异,平均来看老酒年份大致是基酒年份的1.7倍,即如果是3年基酒,那么老酒普遍是5年左右;如果基酒5年,那么老酒就是8~10年。年份系数大致在1.2~4.0之间波动。个人推测,年份系数与口感连绵度有关。好的白酒使用的基酒和老酒应该是跨越年份比较长的。

2、基酒和老酒,品质主要受到轮次的影响,而不是年份。好轮次的优级品,成本数倍于差轮次的普通级。优级品的出酒率大致是普通级的60%,而且原材料、工艺过程掌握不好,还做不出优级品。

市场上中高档白酒的主要代表,如红花郞15年,习酒1988,基酒是五年,再高一级的习酒君品,基酒也只是五年,市场中的标杆飞天普茅,基酒也只是5年。郞酒公司在招股说明书明确指出:普通档次酱香酒基酒年份只要3年以上,高端档次的基酒年份5年以上。

基酒和老酒的年份指的是勾调前的年份,而不是勾调后成品的年份。由于工艺差异,酱香酒、浓香酒、清香酒在生产后,一般还要存储一定的时间。酱香酒存储时间是3~5年(有资料说这是为了自然排除生产过程中的有害杂质,存储的主要目的并不是为了提升酒质),浓香酒大约为1年,清香酒大约几个月。而生产时间上,酱香酒接近1年,浓香酒大约半年,清香酒大约1个月。

只有在勾调前的存储年份才是最有意义的,越接近产成品的存储年份意义越低。茅台15年和把普茅买回来存放15年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现在有些厂家喜欢打这种擦边球,把白酒勾调生产以后的存储时间当成卖点来宣称。

打个不恰当的比方:没有杀的猪才能越养越肥,才有调整的空间(如培养成瘦肉型),杀完的猪就算用最好的保鲜技术也没有调整空间,只能尽量维持不降质。所以切记:勾调前的存储年份才是最有意义的。

二、年份酒的价格

目前真实年份酒主要是金沙酒、潭酒,无论是产量还是品牌,也都算是白酒市场的主流厂家,对其他白酒品牌也有比较好的借鉴意义。根据对表1数据的加工,得出一个大致的不同年份酒的价格表。对于主流品牌,斤价大概分3个档次。(1)年份1~7年,每一年份的斤价为50元,7年大约350元。(2)7~10年的白酒,每一年份斤价为100元。(3)10~15年的,斤价大约在1000~2500元。普通厂家受制于资金与生产能力,很难生产出折合年份在10年以上的白酒。

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在同等价位与品牌上,能够买到的折合年份越高,就代表性价比越好。常说的口粮酒,一般是指300元以下的白酒,折合年份不超过5年,差不多就是3~4年的基酒,配上5~10年的老酒。稍微高档的场合,500元价位的白酒,折合年份大致为8~10年,一般是6~8年的基酒配上10~12年的老酒。国产白酒中除了飞天茅台,价格750元以上的白酒对应的折合年份都超过了10年。

从性价比来看,浓香酒的丰谷酒王20、口味与智慧舍得、水井坊的井台,酱香型的金沙、潭酒,清香型的青花20,都是各个香型中相对值得入手的白酒。主流的酱香酒,如红花郞10年和15年,习酒1998和1988,在持续涨价以后性价比已经不那么友好了。

三、题外话

收集白酒的年份资料,最大的信息来源居然是各家公司的招股说明书、以及相关白酒上市公司的研报,官网的信息披露程度反而是最低并且还在不断降低中。厂家有意把XX30年变成XX30,本身就是心虚的表现。

本文的主题虽然是白酒的年份,但从各个厂家披露的生产成本来看,包装材料(酒瓶、瓶盖、纸盒、纸箱)在原材料成本的占比可以达到30%~50%。用来酿造白酒的粮食占比上限也就70%。所以任何高看原材料的行为都是没有意义的。对原材料的选择,更多是一种工艺选择问题,对酒质起不到决定性作用。

再补上2张图,都是上面估算过程的依据之一。因为不是官方数据,主观性太强,信服力不足。

表2

表3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