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首页 » 白酒 » 什么?伊朗出现七千年前的酒?来来,中国这儿出现了九千年前的酒

什么?伊朗出现七千年前的酒?来来,中国这儿出现了九千年前的酒

提起贾湖遗址,估计很多历史爱好者都听说过它的大名了。

毕竟,今年一月,中央电视台《国家宝藏》第三期节目专门介绍了从该遗址出土的骨笛。

该骨笛的出土,改写了中国音乐史,堪称中国古代音乐文明史上的一个奇迹,也是世界音乐文明史上的杰出代表之一!

贾湖遗址位于河南省中部的舞阳县北舞渡镇西南1.5公里的贾湖村,是中国新石器时代前期重要遗址,C14、释光测年结果显示其距今约9000―7500年,文化积淀丰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从1983至2001年,河南省文物研究所先后对它进行了7次科学发掘,出土的遗物十分丰富,其中最有名的就是30支骨笛30支。

此外,还有契刻符号17例。

这些契刻符号,被认定为“最终演变成汉字体系已知的最早前身”。

这里要说的,是遗址上出土的碳化稻米。

贾湖遗址的发掘,其实是跟与距之不远的的河南新郑裴李岗遗址的发掘有直接联系的。

而新郑裴李岗遗址的发掘,则缘于考古人员在裴李岗村村民家发现一些奇特的石制洗衣搓板。

这些石制洗衣搓板其实是中国新石器时代前期先民制作的石磨盘!

裴李岗村村民无知,从地下掘起,当作了洗衣搓板使用。

贾湖遗址也出土了同样的石磨盘,还有磨棒、石铲等物。

这就表明,8000年前,贾湖地区已有了人工栽培稻。

这,对研究稻作农业起源以及这一时期原始先民生产方式具有重要作用。

遗憾的是,考古人员迟迟未能找到有关当时的稻谷证据。

直到1990年春,考古人员在对发掘资料进行室内整理时,才在一块红烧土块上发现了几枚稻壳印痕。

这些稻壳印痕经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孔昭宸研究员鉴定,确认为人工栽培稻。

1994年6月,科学家经对一些标本进行浮选,才初次发现了一些碳化稻米(籽实)。

这些碳化稻米引起了学术界广泛关注。

该7月,北京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对这些碳化稻米的发现先后召开成果鉴定会和学术讨论会,与会的考古、农业史、古生物学家对这一发现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重视。

同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张居中、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孔昭宸、刘长江和中国农业大学教授王象坤又对6个遗迹内的标本进行浮选,又发现大量碳化稻米和菱角碳化果实。

1998年,张居中对贾湖稻作粳稻深入研究,在英国Antiquity(古物)杂志发表了《河南稻作农业新发现与中国粳稻起源新论》。

必须大书特书的是,张居中教授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著名教授、博士帕特里克•麦克戈温合作,于2004年12月对贾湖陶器壁上的附着物进行化验分析,有惊人发现:附着物内含有酒类挥发后的酒石酸!

这一现象证明:9000年前贾湖人已经掌握了酒的酿造方法,所用原料包括稻米、蜂蜜、山楂、葡萄等。

专家认为:此前在伊朗发现的大约公元前5400年前的酒,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酒”。贾湖酒的发现,改写了这一记录,比国外发现的最早的酒要早1000多年,成为世界上目前发现最早与酒有关的实物资料。

研究成果刊于美国《国家科学院院报》。

美国《国家地理》等及国内外媒体进行了广泛报道。

有意思的是,美国特拉华纳州狗鲨头酒厂于2005年7月已成功复制出贾湖先民酿酒的古配方,并于该年生产这种九千年前的古酒!

想了又想,还是觉得不可思议,贾湖先民竟然在新石器时代早期就开始酿酒了!

但让人震惊的事儿还不止这个。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于2016年12月24日作出最新报告,即该校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龚德才教授的研究团队在贾湖遗址两处墓葬人遗骸腹部土壤样品中,检测到了蚕丝蛋白的残留物。

通过对这些残留物的分析,再结合从遗址中所发现的编织工具和骨针等物,即8500年前的贾湖先民可能已掌握基本的编织和缝纫技艺,并有意识地使用蚕丝纤维制作丝绸。

如果这一结论成立,中国丝绸出现的考古学证据将提前了近4000年。

这一成果已刊登在国际学术期刊《Plos One》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