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首页 » 黄酒 » 同宗同源的清酒和黄酒,一个走向世界,一个偏居一隅,到底差在哪

同宗同源的清酒和黄酒,一个走向世界,一个偏居一隅,到底差在哪

根据史料记载,日本最初的酒类为口嚼酒,通过唾液的菌类,对谷物进行发酵,然后产生酒水,但是这种酒,口感生涩,产量小

到了唐朝时期,日本派遣大量的遣唐使来到中国,学习中国的黄酒酿制工艺,引入日本后,日本逐渐演化出跟黄酒同宗同源的清酒。

但是到了今天,日本清酒已经发展为国际类白酒品牌,每年的出口额就达到了上千亿,但是反观黄酒,市场越来越小,近几年只能蜷缩在江浙地区,也有一定的出口额,但是额度非常小,还不到清酒的2%

明明是同宗同源,为何会差距这么大,我们传承了千年的黄酒到底差在哪?其实要清楚这个问题,就要弄清,清酒和黄酒的发展史,了解之后就会发现,现在的结果,其实一点也不意外。

清酒——别出心裁的营销模式其实清酒到了日本明治维新时期,遭遇到了重大危机,当时红酒洋酒的大量涌入,彻底垄断了日本的酒水市场。

当时的日本商人,就开始研究新的清酒发展之路,但是由于清酒制作简单,工艺不像酱香酒那样,需要长时间的窖藏,以及复杂工艺,最后只能聚焦在原料,也就是大米上。

日本商人开始,把碾米做到了极致,甚至最后内卷到,把一粒大米,磨到只剩下一个“芯”,成为精米,再拿这种芯去酿酒,由于去除了大米中的脂肪层,酿出的酒,杂味进一步减少,香气也变得更加优雅细腻,因此这些年,一瓶高档清酒的价格,甚至都是万元起步!

黄酒——生不逢时,惨遭没落

黄酒到了元代,遇到了自己的一生之敌“烧酒”,由于元代朝廷一直忙于扩张,内部缺乏管理,产生了大量的流民,因此很多田地荒废,不少地方闹起了饥荒,自然没有更多的粮食去酿制黄酒。

同时蒙古烧酒也随着统治者的到来,逐渐开始普及,相对黄酒,烧酒有明显的优势。①烧酒可以用红薯等薯类代替大米酿制②烧酒是蒸馏酒,度数更高,花费更少的钱,就能享受到更高度数的白酒,这对当时的老百姓来说,是更划算的选择。

到了近代,国内大量的白酒酒厂通过公私合营的方式,摇身一变,成为国家支持的大厂,但是黄酒却由于粮食原因,没有搭上这一快车,从而再次被甩开差距。

再加上大厂的资金支持,白酒文化逐渐根深蒂固,送礼请客,更是少不了大牌白酒,而市场一旦格局形成,黄酒想要再次崛起,就需要花费更大的精力

纵观黄酒发展,确实让人唏嘘,白酒温和的口感,其实无论是独饮还是请客,都是很好的选择,但是市场就是这样,被抛弃的时候,从没有任何征兆。

最后笔者也推荐两款口碑不错的酒,一款白酒,一款黄酒,咱们从工艺和口感角度做下对比,酒友们可以深刻感受下它们的不同。

酱香白酒——风云酱父

这款是目前大火的酱香酒:

酿酒人叫李长寿,是茅台酒厂老厂长李兴发的儿子,当年李兴发在茅台酒厂期间,经过上万次的品评,发现了酱酒三大典型体,因此改良了12987工艺,大大提高了茅台酒的酒质,被评为:酱香之父

工艺:这款酒就是李长寿根据父亲传授的12987工艺酿制而成,一批粮食,摊晾后经过九次蒸煮,八次取酒,然后把取得的不同伦次基酒进行勾调,整整历时一年时间,同时在经过5年的陶坛窖藏

而且为了最大程度还原茅酒的口感,还加入了父亲李兴发遗留的12年老酒勾调。以老酒勾调新酒,达到再次提香的目的。

口感:酱香纯正,细腻平滑,而且由于加入了高比例的高龄老酒,在酒体触碰舌尖刹那,有一度淡淡的窖香和花果香的复合香气,不辣口、不呛喉,非常舒适。

黄酒——古越龙山酒

这款酒是目前国内黄酒的龙头之一。

工艺:采用传统的开放式发酵方式,让原料与空气充分接触,充分地利用了空气中的微生物,同时采用双边发酵的方式,一边糖化,一边发酵,让酵母菌和淀粉酶达到完美的平衡,这也是黄酒入口温和的一大秘诀。

然后再放入酒窖中,进行长时间的低温发酵,这与酱香型白酒使用的高温发酵,也有很大的区别。

口感:酒质清爽,入口绵柔温和,清爽中略有一丝醇甜,如果再搭配上一些小吃或者清爽的凉菜,口感再合适不过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