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首页 » 白酒 » 运城文化)高粱、后稷与白酒、仪狄、杜康

运城文化)高粱、后稷与白酒、仪狄、杜康

这几个名称看似无缘,其实缘分不浅。高梁古名字叫稷,稷是运城人,是管理高梁的官员,高梁是白酒必用原料,白酒是仪狄发现的,仪狄是虞舜时期运城人,杜康是夏朝人,最初的这些故事都发生在运城,最早的原料、主人公都在运城,酿造当然在在运城。

1931年,北平女子师范大学研究所董光中在万荣县荆村(今称地名)进行发掘,众多器皿遗存中,发掘到大量的黍稷及黍稷皮壳,这些宝贝带到北京后,引起中外学者兴奋。

1933年,在《师大月刊》第三期以《本校与山西图书馆美国福利艺术陈列馆发掘山西万荣石器时代遗址之经过》为名,公布了其科学发掘之成果。同年,毕晓普在其《华北新石器时代》一书中,公布了其研究成果,“黍稷及黍稷壳”作出了其制定荆村遗址中所得的“黍稷”为黍与高粱两种农作物”成果。

运城的高梁

关于红高粱,因为中国人自己的书里写得很多——

《诗经》以降,不少典籍中都写到了高粱,《诗经》中,就可查到十六处“稷”记,又有十六处“黍稷”并用文记,历代学者注、解、疏都反复注释过其为“高粱”。且引一段浅显的文字综述:“稷……北方谓之高粱,成谓之红粮,通谓之秫秫,又谓之蜀黍。盖穄之类高大似芦。故元人吴瑞曰:‘稷苗似芦,粒亦大,南人呼为芦稷也。月令孟春行冬令,首种不入’。

又云:“诸谷唯高梁最高大,而又先种,谓五谷之长, 不亦宜乎。”“稷为五谷长,故司农之官曰后稷。

那么,万荣荆村遗址后,我国各地一直出现多处高梁遗存物,《考古学报》1979年第三期:郑州大河村新石器文化(仰韶晚期)第三期的房子F2中发现了一瓮高梁和两枚莲子;《考古》1960年第七期:江苏新沂三里敦遗址西周文化层中发现了高粱的茎叶;《考古学报》1957年第一期:河北石家庄庄村战国时代遗址发现了鸡蛋和炭化了的高粱各两堆;《考古学报》1957年第一期:院宁院阳三首壕西汉村落遗址发现被烧而炭化的高粱一小堆;《考古》1964年第八期:河南洛阳老城西北郊西汉后期墓地遗址81号墓中发现一陶中盛有高粱的朽屑;《考古》1979年第二期与《考古学报》1959年第二期,分别刊有陕西咸阳马泉西汉晚基墓葬与西安西郊汉长安城南郊的汉代建筑中,前后各发现两个装有高梁的陶瓮和墙壁里用高梁杆扎成的排架。

尤其是运城市内距荆村遗址不远处,更多有高梁实物遗存出土。

早期中国文字史上,起码从甲骨文以后,众多典籍史料,就一直说中国在四五千年的尧、舜时期主管农业生产的官叫稷,后稷,而前引文也讲明白了,稷就是早期中国人对高梁的叫法,而开创此一伟大功业的“帝王”及专官专业的官(或始祖)就是今运城市的一些人,那山、那水,那地、那“古都庙存”都历可寻可凭可吊可拜,尤其是最早开掘到的有高梁碳物的西阴遗址、荆村遗址都与农官业始祖后稷故里相距极近,都在河东的地域内,那不是什么历史巧合,而是历史发展的今日史说与证明!

稷——高梁是五千年前的中国自有人吃粮的优秀品种,产量高,品质好,又能造出价格与地位(敬神)的酒,起码,高梁与后稷的功劳与作用,充盈着中国文化与文字,四千年,四千多年也罢,名非起于稷、后稷不可,欲待欺世盗名,不用后稷又用得了什么?

中国的关于稷——高梁——后稷的文字都在,荆村、后稷故地,庙宇也还在,由高梁酿造的中国优品酒还仍然飘香世界。

我国是制曲酿酒的发源地,有着世界上独创的酿酒技术,其重要性可与中国的四大发明媲美。白酒是用酒曲酿制而成的,为中华民族的特产饮料,又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蒸馏酒,通称烈性酒,成为全球酒类饮料产销大国,对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和外交等领域发挥着积极作用。

白酒起源于何时?白酒酿造始于何人?

从战国时期《世本·作》:“仪狄做酒醪变五味”,这是造酒最早的文字记载。根据文献记载,黍是酿酒的主要原料。《说文解字》云:古者仪狄作酒醪,禹口尝之而美,逐疏仪狄。《诗经·大雅·江汉》中记载到:“厘尔圭瓒,秬鬯一卣。”《本草纲目》记录了日常膳食的稷和用于酿酒的黍。黍用于酿酒是因为其中支链淀粉含量高,直链淀粉含量低,因此更具有粘性,有助于提高糖化效率,进而更有利于酿酒。这是新石器时期,先人使用天然酒曲酿酒的一个例证,而酿酒的主要原料则是粟黍。

仪狄是什么时代的人呢?《世本》、《吕氏春秋》、《战国策》中都认为他是夏禹时代的人。他到底是从事什么职务人呢?是司酒造业的工匠,还是夏禹手下的臣属?他生于何地、葬于何处?都没有确凿的史料可考。那么,他是怎样发明酿酒的呢?《战国策》中说:夏禹的女儿,令仪狄去监造酿酒,仪狄经过一番努力,做出来的酒味道很好,于是奉献给夏禹品尝。夏禹喝了之后,觉得的确很美好。可是这位被后世人奉为圣明之君的夏禹,不仅没有奖励造酒有功的仪狄,反而从此疏远了他。

相传帝尧、帝舜都是饮酒量很大的君王。黄帝、尧、舜,都早于夏禹,早于夏禹的尧舜都善饮酒,他们饮的是谁人制造的酒呢?可见说夏禹的臣属仪狄始作酒醪是不大确切的。事实上用粮食酿酒是件程序、工艺都很复杂的事,单凭个人力量是难以完成的。仪狄再有能耐,首先发明造酒,似不大可能。如果说他是位善酿美酒的匠人、大师,或是监督酿酒的官员,他总结了前人的经验,完善了酿造方法,终于酿出了质地优良的酒醪。可见,夏朝以前早就有了酒。仪狄只是改进了做酒的工艺,完善了做酒的流程。尧舜禹都城都在运城,所以酒的发明地方必须是在山西运城。

据《说文解字·巾部》释:“古者少康初作箕、帚、秫酒。少康,杜康也。”启在安邑(山西运城)袭禹位,标志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代王朝的正式诞生。继启登位的太康荒淫无道,被后羿乘机夺位后失国。但后羿随即又被自己的亲信寒浞取代。太康逃到同姓部落斟鄩那里,后羿灭掉斟鄩 ,拥立仲康。 仲康之子姒相逃奔商丘。此时,相的妻子后缗正怀有身孕,她逃到有仍氏,生下了少康,因希望他能像爷爷仲康一样有所作为,所以,取名姒少康。

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冯村乡杜村、新杜村(后来分的村),名字缘由就是杜康故里,新杜村南有杜康墓,不知何年代。墓前曾经有成片的古柏。后因村民发生纠纷肆意砍伐破坏严重有因保护不力,墓内仅存的文物被盗,现仅存墓碑存放在新杜村。在抗日战争之前,墓地前有石人石兽各两行,大大小小的碑也是有好几块。不过因为日本侵略者的“三光政策”,杜村里的许多建筑比如杜康庙、杜康祠、“杜康故里”的牌坊等建筑都被毁于一旦。

但从历代典籍的记载看,杜康是夏代或者西周时代人,贡献主要是作秫酒:关于杜康造酒,历史文献多有记载,如《世本》云:“杜康作酒。少康作秫酒。”《尚书·酒诰》“惟天降命,肇我民惟元祀”孔颖达疏引汉应劭《世本》:“杜康造酒。”;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巾部》:“古者少康初箕作帚、秫酒。少康,杜康也。”。

关于酒的起源的多种说法中,真正与酒的酿造商业化有关系的,是杜康。据战国史书《世本》载:“辛女仪狄作酒醪以变五味,杜康造秫酒。”《北山酒经》中说,“杜康作秫酒,以善酿得名”。他的历史贡献在于创造了秫酒的酿造方法。

从商代甲骨文中已有“醴”字,淮南子说:“清醴之美,始于耒稆”。《尚书说命》记载:“若作酒醴,尔为曲糵”。最早的文献记录是“鞠糵”,发霉的粮食称鞠,发芽的粮食称糵,从字形看都有米字。米者,粟实也。由此得知,最早的鞠和糵,都是粟类发霉发芽而成的。而杜康的秫酒就是用黏性高粱为原料制成的清酒,区别于更早的果酒,杜康奠定了我国酒品制造业的基础,被后人尊崇为酿酒鼻祖和酒圣,故被称作酒祖。

5000年文明看运城,运城是中国酒的发源地,可惜运城的酒一家不如一家。

稷山关公酒

新绛酒

垣曲酒

运城关酒

芮城洞宾酒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