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首页 » 白酒 » 建国后我国白酒格局的更替:由清香到浓香再到酱香时代

建国后我国白酒格局的更替:由清香到浓香再到酱香时代

时代的更替:

众所周知,清香、浓香和酱香型白酒是我国白酒界的三大香型,三大香型占了国内白酒市场的90%左右的份额。在上世纪的七十年代,清香、浓香、酱香和米香型白酒是国内的四大香型。时至今日,受到国家承认的白酒香型共有十二种,但是清香、浓香和酱香型白酒始终是白酒市场占比最大的三种香型。米香型则一直没有发展起来,成为了小众香型,而兼香型则成为了顶替米香型的第四大香型。

纵观建国后白酒发展的几十年历程,共经历了三个时代。早在1994年之前,是以清香型为主导的大清香时代;1994—2015年是以浓香型为主导的浓香型时代;2015年之后,是酱香型白酒快速崛起的时代。

清香型白酒:

20世纪80年代以前,由于粮食供给相对紧缺,能用于酿酒的粮食少,在加上严格的计划经济,所以不可能将大量的粮食投入到了酿酒中。而清香型白酒凭借生产周期短、成本低、粮耗低、出酒率高的特点横扫白酒市场。至1980年, 国内白酒的年产总量达215万吨,其中清香型占了将近7成。尽管浓香型白酒的生产厂家要远多于清香型,但是在年产量上还远远赶不上清香型。

1994年以前国内白酒的老大哥一直是汾酒,它也是清香型白酒的鼻祖,国内的老四大名酒之一。1988年是汾酒最鼎盛的时期,这一年汾酒的年产量占了当时国内13种名酒的一半,无论是茅台、五粮液还是泸州老窖都被远远地甩在了后面。1994年汾酒在上海上市,成为国内首家上市的白酒公司。

在最早的时候,清香型白酒一直是主打中低端市场。就像上世纪末的汾酒一样,尽管后来国家放开了名酒定价权,但是它还是一直坚持做让老百姓喝得起的名酒。正是坚持走中低端路线的原因,所以在1994年被五粮液超越。浓香型白酒的崛起、山西假酒案的冲击,再加上九十年代末一系列事件的爆发,导致清香型白酒的市场急剧萎缩,到现在清香型白酒的市场占有率已经不足15%。

直到现在清香型白酒的高端产品仍然比较匮乏的,大多酒还是集中在中低端。除了汾酒的青花汾和牛栏山二锅头的“魁盛号”之外,清香界很少有高端产品。性价比较高的清香型粮食酒有黄(红)盖玻汾、出口汾、牛栏山二锅头、蓝(绿)瓶红星二锅头、宝丰大曲、黄鹤楼经典H6、青青稞酒等都是比较实惠的清香型低档白酒,这些酒往往几十块钱就可以买到。

清香型白酒一直比较接地气,产品价格往往比高。有人就认为价格低,就是添加了酒精,其实并不一定是。例如二锅头酒,二锅头也是清香型,他们采取的是发酵方式是麸曲型发酵,麸曲发酵的制作原料较简单,出酒率高,成本较低,所以相应的价格也就比较低。胖东来入股宝丰后也推出了“怼酒”系列,价格仅33元,普通人完全可以喝得起。

清香型酒的主要分布在山西、北京、内蒙古,另外湖北、河北、青海、河南等地也有零星分布。清香型白酒比较团结,就连江小白这样的酒在清香界都没有遭受过多少排斥。2019年汾酒派代表去牛栏山二锅头和红星二锅头酒厂考察,并且还倡导召开了清香型白酒会议。这就体现了汾酒作为清香型老大哥的责任与担当,同时也为清香酒的复兴奠定了基础。2020年清香型白酒的品牌价值增长近28%,排在各香型的第一位;清香型酒的热度也仅次于酱香酒,清香型酒的复兴一直在路上。

浓香型白酒:

1994年五粮液的年销售额超越了汾酒,成为大浓香时代正式来临的标志。其实早在八十年代中后期,浓香型的市场占有率就已经超过了清香酒。随着大包干的兴起,国内的粮食产量实现爆发式的增长。早在1984年, 国内白酒产量增长至350万吨,其中浓香型占据了55%的市场份额,就已经超越清香型成为了白酒市场规模最大的香型。

浓香型的鼻祖是泸州老窖,但是目前浓香型的分标委却是在五粮液。其实浓香型白酒的生产企业基本上一直都要多于清香型,只不过受粮食产量和出酒率等影响,早期产量不如清香。不仅在产量上,就是在名酒数量上浓香也要远远多于其他香型。1984年的13大名酒浓香酒独占7席,将相和清香各两席,其他香型两席;1989年的17大名酒浓香型独占9席,将相和清香各三席,其他香型两席。

浓香型白酒的布局要比清香型白酒更为广泛,毕竟全国范围内60%左右的白酒都是浓香型白酒,浓香型白酒在低档、中档、高档市场均有分布。中高档酒也有许多畅销的酒,例如剑南春的水晶剑南,泸州老窖特曲,舍得酒的智慧舍得,洋河的海之蓝、天之蓝,古井的年份原浆系列,水井坊井台系列,国缘系列等等。浓香型的高档酒也有很多,例如五粮液普五,五粮液1618,国窖1573,洋河梦之蓝M9,古井的年三十等等。浓香型白酒的高端、次高端主要分布在国家级名酒上面。

比较实惠的低档纯粮浓香型白酒例如绵柔尖庄、老瓷贡、沱牌T68、泸州老窖大曲、绵竹大曲、鸭溪窖等等。

浓香型白酒分布非常广泛,基本上每个省份都有浓香型白酒的分布。浓香型白酒主要分为三大派,川酒派、江淮酒派和北方酒派,川酒派和江淮酒派集中了国内所有的浓香型名酒,而北方酒派虽然分布广泛,但是整体实力稍弱。

虽然目前浓香型白酒是国内的市场占有率最高,但是随着清香的复兴和酱香的崛起,浓香酒的市场开始被压缩。再加上浓香型白酒过于大众化,且内斗不止、派系林立,导致现在浓香酒的品牌增长缓慢,2020年品牌增长率仅为4.45%,在四大香型中垫底。浓香酒能否守住市场,让我们拭目以待。

酱香型白酒:

近几年国内的“酱香热”尤为突出,在茅台的带领下酱香型白酒快速发展。2000年茅台酒上市,并且在销售额方面已经稳居国内第二。2005年,茅台酒的净利润超过了五粮液;2013年茅台酒正式跻身于国内白酒的龙头。2015年之后,一批酱香酒品牌逐渐兴起,在市场占有率方面,酱香型超越了清香型成为国内第二大香型。于是一些酒内的专业人士将2015年之后定义为“大酱香”时代。

酱香型白酒的价格一般情况下比清香和浓香都要高。酱香酒本身对自身的市场定位就是主打中高端市场,基本上不涉及低端市场。而且酱香酒的制作与其他酒都不太一样,什么坤沙、碎沙、翻沙、串沙工艺一般人也都不懂。哪怕是麸曲酱香的北大仓,低端酒的售价也要比麸曲清香型的红星二锅头高上二十元左右。其他大曲型的低端酱香酒也要百元附近。

“仁怀没有二三十元的酱香酒,也没有低于200元的优质酱香酒。"这是最近网上具有争议的话题。这个话题源于仁怀市酒业协会副会长吕玉华在西安对酱香酒发表的演讲 之后他有说了一大段关于酱酒的生产成本问题。仁怀市茅台镇是国内最大的优质酱香酒产地,酱香酒的制作成本一般情况下是要比其他的要高,但也不至于高的那么离谱,普普通通地想喝一瓶酱香的粮食酒都要200多。

我们用一组数据来对比一下川酒和黔酒。川酒的产量达到了全国白酒总产量的49.6%,黔酒的产量仅为全国白酒总产量的8%;川酒的营收达到了全国白酒营收的48.8%,黔酒的营收达到了全国白酒营收的26%;川酒的利润达到了全国白酒利润的33.4%,黔酒的全国白酒利润占到了39.7%。

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来酱香酒的利润有多大,总体来说在“酱香热”的形势下,酱香酒定价普遍虚高。目前酱香酒类茅台是铁打的第一,郎酒和习酒争夺老二的位置。除此之外还有国台酒、金沙回沙酒、贵州醇、潭酒、贵州醇、珍酒、钓鱼台、丹泉酒等一批发展较快的酱香酒品牌。

酱香酒也是有比较好的中低端酱香酒,例如金质习酒、茅台王子酒、茅台迎宾酒、贵州大曲、潭酒金(银)酱、经典郎牌郎酒、金沙回沙五星等都是口碑较好的酱酒,不过价格都在一百多或是两百附近。如果想品尝其他口感的酱酒,除贵州和四川的酱酒外,像北大仓、丹泉酒、武陵酒等也是比较不错的酱酒。

至于次高端和高端白酒产品,酱酒真是数不胜数。飞天茅台、飞天迎宾、遵义1935、青云郎、青花郎、国台龙酒、国台15、珍30、金沙回沙摘要、武陵上酱、潭酒紫气东来等都是典型代表。与浓香和清香不同,即使是实力不是特别强酱香酒依然会推出高端产品,冲击高端市场。

酱香型白酒主要分布在贵州,例如茅台镇被誉为酱香酒的黄金产区,其中茅台是酱香酒的鼻祖,也是国内的老四大名酒之一。其他比较著名的产区还有四川的古蔺县;在湖南、广西、黑龙江、山东等地也有零星的酱香酒分布。在酱香的的背景下,2020年酱香酒的品牌价值增长高达23.77%,位居国内第二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