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首页 » 白酒 » “共谋湘酒企业发展与振兴”交流座谈在长沙举行

“共谋湘酒企业发展与振兴”交流座谈在长沙举行

要使糖多转化成酒,少生酸及降低损失,是发酵工序的关键。贯彻应用“三减一缴四配合”和“稳、准、匀、适、勤”的操作原则,才有可能获得优质高产的酒。

1、工艺要求

①粮食与配槽比为1 : (3~4),配槽温度冬季24~25℃,夏季平室温。

②出箱摊晾要迅速,避免杂菌污染。

③发酵温度要先升后稳,力求达到“定时定温"0发酵周期5-7天,也可适当延长。

2、操作方法

①发酵容器及晾堂要清洁卫生,并撒少许稻壳,将配糟摊开刮平,晾至规定温度

②将培菌糟平铺在配槽上,要薄厚均匀,犁成行,摊晾一定时间后,收拢成堆,入发酵容器发酵。

③将适量配槽装入发酵容器作底糟,撒少许稻壳,随即装入混合糟。边装边踩紧,盖上面糟,适当上热水或不上水,泥封发酵。

④泥封后定期检查吹口,判断发酵情况,并做好记录。

3、出箱摊晾、铺配糟

①培菌糟出箱以后,为了争取在短时间内冷至适当温度与配槽混合入桶,需将培菌糟犁成行,以增大摊晾面积,加速降温,并使温度均匀一致.

②配槽与粮食的比例。小曲白酒生产中使用配槽是为了调节温度、酸度及含酒量,供给微生物养分,利用残余淀粉并提高蒸馏效率。配糟与粮食的比例至关重要,要根据粮食的品种和季节的变化进行适当调节。以精高粱为例,室温在5~23℃时,除底面糟外,粮食与配糟的比例为1:3.5:室温在23~27℃时,为1: (3.5~4.5):室温在27℃以上时,为1: (4.5~5)

③铺底面槽。发酵桶(池)中铺底面糟的作用:

a.保证正常的糖化和发酵作用,桶底在地面,散热快:桶面和空气接触散热也快,可使混和槽少受影响。

b.防止酒精成分损失。

c.残余淀粉再次利用,提高出酒率。

d.在正常情况下,底面糟的使用量约等于新投料经发酵蒸馏后的糟子原量,即等于每日的丢糟量。这样使发酵桶的总用料数保持一致。根据总的月量,随气温变化,分别确定底面糖用量,一般底槽约占底面糟总量的三分之二.面糟占三分之一。一般底糖厚10-15厘米.底面糖的温度一般要比混合帮高2-3℃.同时,应掌握季节的变化。

4、装桶与发酵管理

(1)装桶温度的高低、升温情况与出酒率密切相关 进桶温度高,糖化发酵作用快,头吹开温猛,二吹不旺,出酒率低。进桶温度偏低,糖化发酵作用较慢,头吹开温过缓,二吹也不旺,出酒率也不好。若室温为22~24℃,进桶温度为24℃左右,可使淀粉利用率在81%以上。

(2)装桶条件的掌握 混和糟进桶条件,在正常情况下,应掌握好温度淀粉含量、水分、酸度及糖分等。

①温度

进桶温度随室温而变,掌握发酵最高温度来确定进桶温度。根据永川小曲白酒查定,发酵桶最高温度(桶心)以40℃较适宜。桶内上升温度的经验公式为:

上升温度=发酵槽的含酒量(65%,容量比)×1.92

=65度白酒的质量/熟粮质量+配糟质量×1.92

公式中, 1.92是温度系数,经验数据:进桶温度应为40℃上升温度。

②淀粉含量

发酵槽的淀粉含量随配糖用量与原料比例的不同而各有差异。如高梁与配槽之比为1: (3.5~-5),发酵槽的淀粉含量有11%~14%的变化幅度,因而发酵槽的含酒量亦随之变化。

③糖分

发酵糟的糖分含量随配槽比例与出箱老嫩不同而不同,一般进桶时糖分含量为1.5%~3.5%

④水分

在淀粉变糖的过程中,水是必要的,没有水就不能变成糖。进桶前糟的水分含量以63%~64%为宜,若发酵槽中水分含量在63%以下时发酵产生的黄水少,桶边与桶心温差大,发酵不正常,影响出酒率。

⑤酸度

酸度的高低影响糖化酶和酒化酶的作用能力与速度。所以发酵槽中含酸过多或过少都不适宜于糖化与发酵。

5、掌握吹口的变化

①发酵桶吹出的气体除二氧化碳外还有酒、酸等挥发性物质,从气味可判断发酵情况。

②正常情况是头吹不大,进桶后在26-36小时登吹,带甜香味,二吹比头吹高,三吹降低,四吹断吹。二吹后微带酒、酸、刺鼻味。

③装桶温度高,头吹快,二吹低,断吹快:反之,装得冷,发吹迟,二吹高,断吹慢。冬天要求发酵稍快,夏天要求发酵稍缓。

④培菌糟和配槽配合适当,吹口气味正常。如配糟温度偏高,桶温上升快,吹口高,头吹即带刺鼻、配槽味,吹眼出气拥挤,有“呼呼”声。如配糟温度偏低,头吹带凉甜味,过低时有严重的刺鼻味,桶温上升缓慢。如培菌糟温度偏高,发吹、断吹都快,吹气中带出细微的水珠,导致吹眼有“喷噗”的声音(如吹口水)。如培菌糟温度偏低,发酵较慢,带糟子味,桶温上升较慢。

⑤配槽翻动过早,培菌糟摊晾过久,囤振不清洁、箱不好等,吹口有特殊的怪气味,使鼻子不敢接近,都是发酵不良的征兆。

⑥掌握吹口的变化,特别是头吹,要注意从工艺上加以控制

头吹猛,发酵作用时间短,糖化发酵作用不完全。因升温快,发醉糟一般含酒量到72~96小时即达到最高点,出桶时,含酒量反而下降。

酒率。

头吹猛,即升温快而高,有利于杂菌生长繁殖,酸度增加,亦降低出头吹猛,后发酵时间增长,主发酵期提前结束,酸度亦会增加,出酒率亦会下降。

6、发酵桶常见的病害与防治

在装桶以后,由于工艺操作的原因,如温度掌握不当、杂菌感染或设备等原因,会使发酵桶发生下列病害。

(1) 冷反烧

在装桶时,配糟摊晾过久,极易侵入杂菌,以致吹口逸出的二氧化碳有怪味、吹气大、现热尾。此时,可由桶面灌入热水或热酒尾,以提高桶内温度和增加发酵糟的含酒量,从而抑制杂菌的繁殖速度与作用,使吹口气味逐渐正常,不带怪味。

(2) 升温猛

由于装桶温度过高,适宜于杂菌的繁殖,以致吹口的吹气大,现热尾,有怪味,同时桶内升温快而猛。此时可由桶面灌人冷酒尾,以增加发酵糟的含酒量,从而抑制杂菌的繁殖:或放掉桶内黄水:或提前蒸馏,以减少损失。根据升温过猛的情况,可在下醉时采取下列措施:选择当日较低的室温装桶:适当减少投粮,增加配槽用量,夏季气温较高时多采用此法:降低配糟温度,将配糟平摊在晾堂上,并用木ं高扬,可使配糟降至室温。

(3) 升温不够

由于装桶时,混合糟的温度过低,或由于冬季严寒桶(池)四周散热较快,因而桶内糖化与发酵作用缓慢,致使从吹口逸出的Co少,桶内温度上升太慢或升得不够。此时,可于头吹、二吹、三吹时,从桶面

四周加入热水或底锅水,以提高桶内温度来挽救。升温不够的病害,一般发在冬季,除采用上述办法处理外,可在下一酪时采取下列措施:减少配糖)量:装夹糟桶,即在桶内四周装一层热配糖保温:桶周围用稻草包裏,桶面)盖稻草或稻壳保温

(4) 不升温

在装桶时,温度掌握虽较适宜,但由于使用封存已久的配料装桶,或前排曾受病害的配槽装桶,故不升温或升温太慢。挽教办法有:若前糟封存太久,可将糟晒干,用时再发湿蒸煮后再作配槽:提高配糟温度1~2℃:出老箱。

(5) 桶(池)底漏

发酵过程中黄水流失,桶内黄水减少引起发酵不正常。应勤检查黄水孔,以免漏黄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