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首页 » 白酒 » 醉美多彩贵州(42)——甲秀楼

醉美多彩贵州(42)——甲秀楼

甲秀楼,贵阳一大著名景点。有句话说:不到甲秀楼,枉到贵阳城。到了甲秀楼才知此话可以当真。

甲秀楼在贵阳市城南的南明河上,以河中一块巨石为基而建。始建于明,后楼毁重建,改名来凤阁。清代甲秀楼多次重修,并恢复原名。现存建筑是宣统元年(1909年)重建的。楼上下三层,白石为栏,层层收进,由桥面至楼顶高约20米。南明河从楼前流过,汇为涵碧潭。

甲秀楼朱梁碧瓦,四周水光山色,名实相符,堪称甲秀。2006年05月25日,甲秀楼作为明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它名副其实的成为了贵阳的标志。著名古楼阁甲秀楼矗立在贵阳南明河中的万鳌矾石上(这块石头酷似传说中的巨鳌)。甲秀楼始建于明万历26年,也就是1598年,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明万历年间(1573—1620)巡抚江东之于此筑堤联结南岸,并建一楼以培风水,名曰甲秀,取科甲挺秀之意。有浮玉桥衔接两岸。

从古到今该楼经历了六次大规模的修葺。历经四百年的风吹雨打而仍旧矗立不倒,是贵阳历史的见证,是贵阳文化发展史上的标志。

现在甲秀楼依然伫立在城市中央,与周围林立的现代化大楼齐肩而立,更是独树一帜。

甲秀楼是三层三檐四角攒尖顶,高22.9米,石柱托檐, 护以白色雕花石栏杆。楼高22.9米,飞甍翘角,12根石柱托檐,护以白色雕塑花石栏杆,翘然挺立,烟窗水屿,如在画中。登楼远眺,四周景致,历历在目。

浮玉桥头立有城南遗迹石木牌坊,牌坊中央设有城南遗迹四个大字。

桥上有小亭一座叫涵碧亭。

明清以来甲秀楼便是文人骚客聚集之处,高人雅士题咏甚多。

霜花寂寥不胜秋,雨后亭台事事幽。何日登楼穷远目,满城春色已全收。这首写在甲秀楼上的诗,确实是甲秀楼和贵阳城的真实写照。

关于甲秀楼的历史,在这里用一个扇面木刻的形式写了出来。清代贵阳八景之一的鳌矾浮玉即为位于贵阳南明河鳌矶石上的甲秀楼,楼系贵州巡抚江东之所建。建楼以前,王阳明的再传弟子马廷锡曾在此建栖云亭讲学传道。甲秀楼于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开始兴建,当时先在沙中垒台作奋鳌状,名鳌头矶,再于台上建阁,名甲秀,取科甲挺秀之意。楼曾几毁几建,1981年维修一新。重修中,发现楼阁底层石墙中嵌有诗碑,后有8块诗复嵌于底层楼壁。甲秀楼高约22.9米,为木结构阁楼,三层三檐四角攒尖顶,画甍翘檐,红棂雕窗,白石巨柱托檐,雕花石栏相护。楼前桥先称江公堤,后改浮玉桥,桥头建有涵碧亭,亭柱镌清咸丰年间贵阳知府汪炳嗷的联语:水从碧玉环中出,人在青莲瓣里行。贵州巡抚田雯在《黔书》中描述道:每春波摇绿,秋沚澄清,岸柳乍垂,芽芹正拿,览渔舟之泛泛,洗杯斝以临流,谁谓黔中无佳山冰哉?!据说甲秀楼初建成时浮玉桥有九孔,桥西侧的沙洲叫芳杜洲,洲上花木缤纷。月朗星稀时,桥与沙洲相映成趣,名九眼照沙洲,而后修滨河路九孔石拱桥被填了两孔,筑坝拦水,芳杜洲也没于水底。甲秀楼前原竖有铁柱二根,一为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云贵总督鄂乐泰镇压古州(今榕江)苗民,收聚兵器,铸铁柱标榜功绩;二为嘉庆二年(公元1797年)云贵总督勒保镇压兴义布依族王囊仙起义,收聚兵器所铸,两柱皆有铭文。二根铁柱现存省博物馆。历史传说:最先倡导修建甲秀楼的是当时的贵州巡抚江东之,他以河中的一块形状像鳌的巨石作为基础,修建一座桥连接两岸并筑一楼用以培育风水,取名甲秀楼。建楼的用意深远,不但刻意点明贵阳山水甲秀黔中,而且激励人们努力学习,使贵阳科甲竞秀、人才辈出。自此以后,贵阳果然出了许多著名人物,如明末以诗书画三决闻名于世的杨世友,清代的两个状元,文状元赵以炯和武状元曹维城。所以甲秀楼是贵阳人杰地灵的象征,是贵阳山水与文化的精华。

关于甲秀楼还有另外一个传说:明朝年间,贵阳这个地方出了一位状元。官府为了讨好他,愿出巨资修一座藏书楼, 作为他读书游艺的地方。为此,知府大人请了三位风水先生,在全城察看了一番之后,认为南明桥那里是块风水宝地,回来向知府大人禀报,确定就将藏书楼修在南明桥上,并且取名叫甲秀楼。 地点确定后,知府大人又请来了本地最有名的一位石匠和二位木匠,带着他们来到南明桥上看一回,便下令选个黄道吉日动工修建。知府走后,石匠师傅打了一壶酒,把木匠师傅请到家里,两个人喝了三盅之后,石匠叹口气对木匠说;兄弟,知府大人下令造楼,哪个敢违抗。只是这南明河上,眼下就只有这一座桥贯通南北,桥上要是再修了藏书楼,这桥就成了状元公的地盘,交通要道不就成了一块禁地吗?日后哪个还敢从桥上经过?有钱的倒可以坐船摆渡,没钱的呢,就只好望河兴叹了。尤其是那些进城卖菜 的、推车挑担的,就更不方便了。木匠说:大哥说得有道理,这南明桥确实是个交通要道;只是知府大人已经画好了圈圈,你我兄弟二人又怎敢不照办呢? 石匠说:顾不得知府大人了。我们还得替百姓着想,不然,日后你我世世代代都要背骂名。 木匠说;听大哥的意思,这藏书楼不修了? 石匠说:当然要修,只是换个地方就是了。 木匠问:换在哪点? 石匠说:沿河下去一百二十步,就是块好地方。木匠觉得这主意好,就决定这样办。当天晚上,贵阳城内阴云密布,大雨瓢泼。这两位能工巧匠把自己的师兄师弟,徒子徒孙召集到南明河边,连夜拦河修桥,凿木造楼。远近的居户人家本来就担心知府大人在南明桥上造藏书楼,断了日后过河的通路,现在听说两位匠人另选了一块地方造楼,一个个都冒着风雨,赶来相助。那天晚上,也不知道有多少男女老少在河岸边担石挑土,架梁立柱,只听到人声沸腾,惊天动地。等到东方发白,大雨停了的时候,一座精巧玲珑的雕梁画柱的楼阁已经矗立在碧波荡漾的南明河新桥的鳌矶石上了。当甲秀楼三个金光闪闪的大字出现在楼阁上之后,知府大人才闻讯来到南明河边。他见藏书楼没有建在南明桥上,十分恼怒,立刻传令叫两个匠人来回话。衙役们四处寻找,就是找不到那个石匠和木匠的踪影。知府大人没有办法,只好将就拿这座九眼新桥上的藏书楼给状元公了。后来人们才知道,这两位匠人因为害怕官府追究,造完楼后,就带着妻子儿女远走他乡了。所以直到今天,人们一直不知道修造甲秀楼的两位匠人到底姓什么,叫什么。

当年建造甲秀楼的师傅不知何处去了,如今重建甲秀楼的碑文则铭记下了重修者的功德。

在现楼内古代真迹石刻、木皿、名家书画作品收藏中,清代贵阳翰林刘玉山所撰的206字长朕为一绝,比号称天下第一长朕的昆明孙髯翕大观楼长联还多26个字:五百年稳占鳌矶,独撑天宇。让我一层更上,眼界拓开。看东枕衡湘,西襟滇沼,南屏粤峤,北带巴夔,迢递关河。喜雄跨两游,支持崖疆半壁。恰好马矢碉隳,乌蒙箐归,艰难缔造,装点成锦绣湖山。漫云筑国偏荒,莫与神州争胜概。数千仞高居牛渚,永镇边隅。问谁双柱重镌,颓波挽住。想秦通僰道,汉置牂牁,唐靖矩州,宋封罗甸,凄迷风雨。叹名流几辈,留得旧迹千秋。对此象岭霞生,螺峰云拥,缓步登临,领略些画阁烟景。恍觉蓬莱咫尺,拟邀仙侣话行踪。

而关于此长联的变迁,有此文字作为记载。

甲秀楼边,有贵阳仅存的一座始建于明宣德年间,距今560多年的明代建筑"翠微园"。这里原先是一片寺庙和园林,王阳明曾经游览过的南庵便在这里。他在《南庵次韵二首》诗中写道:"松林晚映千峰雨""渔人收网舟初集"。近年来改建为翠微园,把寺庙建筑与园林庭院合为一体。

甲秀楼是闹市中一处不可多得的清幽之地,景区内古色古香,景区外高楼林立,入夜后灯火辉煌,人影晃动,成为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的聚焦点,在现代文明中闪烁着历史的光芒,昂扬着"甲秀天下"的精神风貌。

观音寺的拱南阁

翠微阁内,开辟了萧娴书法作品陈列馆。萧娴是贵阳人,她是康有为的弟子,是中国当代著名的女书法家。因此故吧,这里也是贵阳书法家的云集之地。

自明清以来,甲秀楼就是贵阳人游宴之所。众山环抱,林木茂蔚,清幽的亭台楼阁正是休闲歇息的好地方。

翠微园不仅建筑精美,更是一座精致的园林,有着一种江南园林的美妙与精巧。

在此休闲歇息,真是一种享受。

连廊里挂着不少精美的木雕面具。

这里被评为贵州十大最美古建筑之一确实是实至名归。这次旅行看到了2个贵州十大最美古建筑,非常有幸。只可惜城河正在清理整修,河道里拦水筑坝污水横流,将甲秀楼这个经典的贵阳风景打了折扣。

相关文章